第587章 流言(1 / 2)

邊關小廚娘 茶暖 2644 字 1個月前

而那棚子裡麵,夏明月保留了一處小爐灶,方便冬日的時候燃些煤炭,能夠在棚子裡麵圍爐而坐,或吃火鍋,或煮水泡茶,皆是方便。

旁邊則是預備了一處竹篾子編的藤椅,一處石桌,好在春夏之時,在此納涼喝茶,夜晚觀賞星星。

至於那些原本騰出來的其餘空地,上麵的附著物儘數拆除掉,恢複到原本的平地,仍舊是拿青磚插入地中圍了起來,充當小菜園和小花園。

趁著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上凍,將這小片的土地拿鐵鍬剜上一剜,再拿耙子平整一番,栽種上蒜苗、菠菜、芫荽……

夏明月歡歡喜喜地忙碌,天邊兒卻刮起了西北風。

西北風帶著濃濃的寒意,讓原本還晴朗溫暖的天氣,一夜之間進入了寒冬。

氣溫驟降,就連院子裡麵的水缸,在清晨之時,也結起了一層冰。

而隨著這層冰一並到來的,還有縣衙的告示。

是朝廷征集糧食的告示。

但征集並非是白用,而是由朝廷出銀錢從百姓手中購買糧食。

而購買糧草的價格,按照市麵上買賣糧草的價格再高上一成來定,以此來鼓勵百姓們出售家中的餘糧。

對於能夠比市麵上的價格再高上一成的價格出售糧食,百姓們自然頗為心動,但同時也因此議論紛紛。

朝廷向百姓手中購買糧食,這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其目的為何,屬實令人好奇。

“我聽說,這是戶部的主意,從百姓手中購買餘糧,囤積起來,待來年若有地方有災荒,便有足夠的糧食前去賑災呢。”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許多人的附和。

畢竟除了每個地方的縣衙、府衙等處設有糧倉,用於每年不時之需以外,朝廷再無其他儲存糧食之處。

但倘若遇到旱災、水災等事時,朝廷能撥下來的大多是銀錢,需從糧商手中購買糧食,運往災區。

到了那個時候,糧價通常因為災情而飛漲,更有許多把持糧食生意的商戶坐地起價,大發國難財,身後又有世家撐腰,讓朝廷無可奈何。

同樣的銀子,到時候買到的糧食更少,起到的賑災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而若是用儲存糧食的辦法,那便不同了。

在豐收的年份,將餘糧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收購上來,儲存保管好,待用的時候再拿了出去,於朝廷而言,也算是降低了賑災的成本,能夠撥下更多的糧食,救助更多的災民。

“這法子不錯,也免得到時候有錢都買不來糧食,活活餓著。”

“是啊,這樣朝廷賑災也能更加及時,不必要銀錢撥下來之後,又要前去買糧食,調運糧食,需得耗費許久的功夫。”

“這立意是極好的,隻是這樣囤積糧食的話,時間長了,這糧食豈非十分容易壞掉,若是到時候拿出來糧食儘數皆是發黴蟲蛀的,那該如何是好?”

“你想到的,戶部也想到了,這糧食若是兩年用不上的,便要對外售賣,或者作為封賞消耗掉,同時再補充新的糧食進來,如此便能確保糧食品質,到時候拿出來的也都是新的糧食,不會發黴變質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