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災民(1 / 2)

五代興唐 準噶爾刀王 3852 字 8個月前

五代興唐最新章節!

晉陽城很大,有二十四座城門。

城內的宵禁巡邏由晉陽城外東、南、北三處皇莊屯駐軍每旬日各營抽調300軍卒輪流當值,算是負責起了晉陽城的防務和治安。

李岌的一千侍衛親軍是禁軍,隻負責皇城和晉王府的安全。

侍衛親軍是騎軍,相較於步軍,騎兵的裝備要複雜得多。

侍衛親軍的裝備實際上是很大一筆開銷,李岌為自己的這些親衛們每人都配備了一把騎刀。騎刀刀身刀身頎長,類似於唐刀,卻略有彎曲,樣式和後世的雁翎刀相似。

另外是甲胄和騎弓,再加上騎槍,這一身的外表光鮮行頭加起來,價值就超過了150貫。如果再加上戰馬,李岌估計以現在這太原府一年的收入,頂多能養活三、四千騎兵就算是頂破天了。

騎兵花費巨大,沒有足夠的財力,根本養活不起。

後唐滅梁後,最強大的時期,也隻有兩萬餘騎軍。

至於說草原上那些所謂的“騎兵”,實際上就是騎馬的牧人,這種全副武裝起來的騎軍對陣那種隻有簡單皮甲的“草原騎兵”,至少能一個打五個。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憑借著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本就是最為強大的兵種。

李岌從元行欽手下把元任討要了過來,作為自己的親將,讓他負責自己的侍衛親軍訓練。至於如何訓練,李岌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自己也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

由於夏天大旱,河冬各地年景和收成都不是很好,而且一些州縣還遭受了旱災、蝗災,從入冬以後,不時有饑民從各地湧入到晉陽城周邊。

太原府尹張憲采取了緊急措施,在城外廣開粥棚,賑濟饑民,但卻不允許流民進入,擔心擾亂城內的秩序。

不過隨著接連幾場大雪,流民在各地生存困難,晉陽周邊的饑民越來越多,張憲下令晉陽守備各軍由原來的三百人值勤增加到五百人,嚴加戒備,同時在城外設立的幾處粥棚規模越來越大。

李岌從潞州回到晉陽,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這些流民問題。

十一月初九,晉陽城外又有一股三千多人的饑民到來,李岌也在崇政殿招集太原府的官員,商議賑災及流民安置問題。

大殿內的氣氛有些沉悶,在場的張憲、張樞、盧弼、曹信等人都是默然不語,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出來。

半晌,李岌才歎了口氣,開口說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能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作為君王的罪過。可以把這些災民暫時都收容起來,編入軍伍,待開春後,在太原周邊實行屯田。”

張憲出班奏道:“陛下,太原府所餘錢糧不多,況且還要養軍上萬,恐怕難以承擔。”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

太原府的財政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府庫空虛,隻有秋天收上了部分歲賦,本來支撐陽涼三關、昭義軍就困難,還要接濟關中的同華二州,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糧。

李岌沉思了一下,然後看向張樞:“晉陽周邊包括陽曲的五處皇莊尚有些餘糧,可以安置部分災民。另外招收一部分青壯前往古交,那裡開礦冶鐵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錢糧我來想辦法,總歸需要將這些災民都妥善安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