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調整(1 / 2)

五代興唐 準噶爾刀王 3673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五代興唐最新章節!

李岌在羊城等了大半個月,沒等到耶律德光率大軍前來,卻有林牙迪裡一行作為契丹使者來到羊城唐軍大營,討要被俘契丹貴族及番將。

李岌知道這一仗算是暫時將契丹壓服,也不願現在就真與契丹反目,遂答道:“契丹無故興兵,犯我疆界,須得先把兩國邊界確定,簽好協議才能放還所俘番將。”

迪裡無奈,隻得返回上都回稟國主。李岌乃留樞密使元行欽、中門使盧琰留守羊城,負責與契丹議和之事,各軍返回本鎮,隻留部分晉陽軍和雲州軍繼續駐紮在濡水上遊一帶。九月中旬,他才班師,由燕子城(張北)回到山北張垣。

一場大戰下來,晉陽唐軍就將東北邊界向北向東延伸了二百餘裡,雖然看似所得不多,但卻遏製了契丹在北地草原西進的企圖,另外就是為北地邊境贏得了幾年的和平時間。至少在短時期內,契丹不會再有大規模入侵的舉動。

打敗契丹額外的好處就是還打消了洛陽方麵原本計劃進攻鎮州的企圖,而且讓關中那些表麵上臣服於晉陽的軍鎮節度也是心生畏懼。

契丹人這麼一折騰,把李岌原本計劃在秋天與李繼儼一起出兵攻打漢中的戰略給打亂了,此事隻能是先調整一段時間再說。

……

深秋季節,張垣城東北大青河的山口上,兩年前便在建造的水壩早已經成型,今年再次進行了加高和加固。水壩依山而建,正好卡在了穀口,將山穀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水庫,也阻斷了馬鬃山通往張垣的道路。

最外側新加高的大壩完全采用了混凝土,取代原來的土石水壩,高度達到了十三丈,等幾條的主要乾渠修通之後,張垣城以西羊河東岸的大多數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武州、新州以北,全都屬於軍事屯田區,除了牧民可以放牧外,是不允許私人進行屯田的。這一帶的居民,大多都是軍戶。

軍屯區與地方上最大的不同是住房,雖然還是土屋,但是所有的房屋都修建得整齊劃一,從外表是看不出窮富來的。

而且軍屯區內是貧富差距最小的,每戶耕種的田地基本是平均的,即便是屯長,屯衛也隻是每年補貼部分糧餉而已。

相對於“地方”上的普通民眾,這些軍戶是有些優越感的,這些優越的地方在於,他們可以憑借糧票、布票、副食票等,以低於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購買到各種生活必需品。而且軍戶的家屬、子女還可以優先安排到工坊裡作工。

與普通的農戶相比,軍戶家庭的收入就會高出一塊來。

與之對應的,軍戶要承擔的義務要比地方上的莊戶要多一些,每年需要服一定期限的兵役,而普通的莊戶則隻需要服夠三十天的徭役便可。服兵役,如果運氣不好,則有可能會被派上戰場。

北地屯田,有一條規矩是如果得不到灌溉的荒地,是不允許開墾的。想要開荒,就需要先挖好水渠——這必須得到屯田司的統一規劃和批準。

在北地實行屯墾,太府寺為此專門設立了募民司,有計劃地吸引和安置內地的流民,遷往背地各屯所進行安置屯田。這其中以河東、河北和關中的流民最多,山北這邊以河北的流民為主,而河套地區則以關中人為多。

好在五代各地治政一片混亂,各地都不缺少流離失所的難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