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蜀道(2 / 2)

五代興唐 準噶爾刀王 3432 字 8個月前

張敬達手上的兵力不足五萬,要對付張筠還是有餘,但是如果李從珂的五萬大軍過來,就不夠瞧的,反倒要是防禦為主。雙方如果占據了關隘要地,誰攻誰都不容易,最終會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狀態。

在調整作戰計劃之前,張敬達和史匡懿等將領已經數次觀看過晉陽書院出來的年輕參軍們,圍繞著一幅麵積巨大的沙盤,對作戰計劃做著各種推演。得到的結果讓張敬達感到很失望,因為大多數的結果都認為如果強攻陽平關,遭受失敗的可能性很大,最壞的結果是他的數萬大軍被趕出陳倉道以北。

這個結果是張敬達無法承受的。

因為在出征前,在朝見天子時,皇帝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他,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通與蜀地之間的交通,並不是攻取興元。雖然大軍出征時一直是打著討伐興元的旗號,但那也隻是愰子。

在失望過後,張敬達還是接受了這些“參軍”們的建議:在攻取陽安關和武休關之後,由攻轉守。

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

行營參軍這相當於是一個幕僚諮詢機構——在參謀製度並未成熟之前,李岌並不想讓這些參軍們乾涉到主將們的決策,所以並沒有賦予這些“參軍”更多的權力。本身參謀製度就是為了製約將領們的權力而產生的,現在如果施行,會引起很大的動蕩。

不過有些事情卻在推行了,比如裝備和後勤,包括糧餉的發放已經開始慢慢從統兵主將的手裡奪離出來。在軍中,從裝備到錢糧都是由統兵將領們說了算,這才是造成唐末五代武夫當政的最根本原因。

當兵領餉的,吃誰的飯,自然是要為誰賣命。

在史匡懿通報完軍情後,張敬達即命索自通與唐景思率軍沿嘉陵江南下,攻陽安關及金牛鎮,李彥瑋所部取武休關,自率本部軍馬直趨西縣陽平關。

張敬達率軍至陽平關,見南軍防守嚴密,早有準備,遂退兵三十餘裡,在沮河口安營紮寨,並開始修築軍城,準備與南軍長期對峙。

張筠親守西縣,卻聞陽安關、武休關告急,無奈手中隻有萬餘兵馬,卻被張敬達所牽製,無暇派軍相救。等到李從珂率部趕到,那武休關和陽安關儘為北軍所奪。

李從珂抵達西縣,即率軍往攻北軍軍寨。張敬達命各軍緊守營寨,並不與之交戰。李從珂嘗試進攻幾回,見張敬達將軍城構築得十分堅固,也是無可奈何。他本是騎軍大將,對於在蜀地山林間作戰並無經驗,也怕損失巨大,又見四周山勢險峻,草木茂盛,又恐被北軍乘隙襲營,也是退回西縣駐紮。

自此兩邊相拒,也不交戰,就一直這麼對峙著。

北軍控製了通往蜀地的道路後,正在魏地的李岌聞報後,即命孟貽範率商隊入蜀,販賣布匹、牛羊到蜀中,換回絲茶等商品。又因董璋勢弱,暗中給東川售賣武器、甲具和鐵器,以增強東川軍力,以牽製孟知祥勢力的擴展。

孟貽範原來已經不太受孟知祥所看重,現在成了朝廷在成都的使臣。孟知祥生性謹慎,不原公開與朝廷反目,對於自己的這位長子又重新重視起來,以便有事的時候,好在與天子中間替自己轉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