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戰事就這麼又停了下來。
由於王建立掘開黃河,黃河改道濟水入海,雙方依然保持著隔河對峙的局麵。
隻不過因為符習投靠的原因,北軍已經將後世的山東大部納入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李岌引大軍北上的另一個原因是,石敬瑭引契丹軍入援,這次契丹國主耶律德光親率二十萬大軍入榆關,元行欽和裴約所麵臨的軍事壓力一下子變得空前嚴峻起來。
……
李岌趕到幽州時,元行欽和裴約兩人已經從幽州撤圍,大軍撤回劉李河(今白溝河)以東,與南軍隔河對峙。此時涿州被圍困數月,刺史趙瑩盼不到石敬瑭的援軍,乃降歸北軍,範陽城倒是落在了北軍的手裡。
到了範陽城裡,元行欽向李岌報告了幽州前線的情況。
此時契丹前軍三萬已經至幽州,而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已經率大軍十餘萬到了薊州。另外在塞北,耶律李胡也率十餘萬大軍大舉入寇。
事起倉促,李岌並沒有想到現在就與契丹突然進行一場全麵大戰,而且也不願現在就與契丹進行決戰。他自信在自己的治理下,國力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治下的人口數量是契丹的近十倍,決戰的時間越晚對自己越有利。
中原發生戰事,引契丹入援在五代都成了習慣,每次契丹入寇,都會得到無數財物,擄獲人口而還,賺得盆滿缽溢。結果就是契丹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中原邊地的燕雲、山北之地越加衰弱。
石敬瑭現在還沒有舉幽州投向契丹的心思,也算是狗急跳牆,在情急之下引契丹入寇,明知這種做法是飲鴆止渴,也是不得不這麼乾。
“這石敬瑭和趙德鈞手上有七萬餘兵馬,若是再加上耶律德光,加起來有近三十萬大軍。我們在河東和山北還有十餘萬駐屯軍,是不是也全部都調來幽州前線?”元行欽說道,“否則以我們現在的十來萬人,怕是情況有些吃緊。”
李岌聞言想了想說道:“山北軍要支援壩上,就不要動了,命晉陽、雁門和河中三地兵馬前來增援。契丹人不善攻城,我們隻需要緊守營寨即可。相對於幽州,朕反倒更重視北地草原的安危,畢竟我們在那些地方統治還稍顯薄弱,各部族反複無常,更容易受契丹人的拉攏。命宋廷浩、折從遠所部馳援壩上……”
他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讓高行周和康九,還有河西軍也增援壩上!”
“陛下的意思是南麵與之相持,而從北地反擊?”元行欽問道。
“耶律德光不是喜歡幽州麼,我們就在這跟他耗著,從北麵威脅西樓,看他顧不顧老巢!”李岌恨恨地說道。契丹人這一插手,形勢的發展遠超自己最初的預想,原來一舉平定南方的的計劃也泡了湯。
自己這邊現在手上有十餘萬兵馬,隻要依地形之利結寨自守,短時間內,耶律德光雖然勢大,也是拿他沒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