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來之,則安之。
既然出不去,那就好好過吧。
曾凡又開始了日複一日的枯燥生活,好在他已經習慣,皇帝撒手不管,任他處置政事,他也隻是負責大事決斷,一般事項還有宰相團隊,下麵還有六部那麼多官員。
在他三十歲那年,已經一年多沒有上朝的皇帝李演再次臨朝,宣布將效仿幾位先祖,將皇位禪讓於太子,從此徹底告彆前朝。
李演的行為也不算出人意料,前麵幾任皇帝樹立了榜樣,他也提前多次透露類似想法,朝中幾個平章政事都有了心裡準備,他們也巴不得這個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皇帝趕緊讓賢,太子已經累了十幾年,早日登基也會少了很多變數。
一場繁瑣的典禮之後,李演退休,榮升太上皇。曾凡在遊戲裡的身份,也就是太子李越即位,成為大唐第八位皇帝,年號長治,他的長子李跬立為太子。
眾所周知,唐朝由盛轉衰始於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還延續了一百多年,但是這期間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始終是痼疾,無法根治,最終也成為了王朝滅亡的病因。
曾凡當年還是滕王七公子的時候,和太子李弘閒聊提到過類似的問題,這也不是杞人憂天,宦官,外戚和藩鎮自漢代以來一直都是國家滅亡的主因。
上麵這幾代皇帝基本都算清明,朝政也沒有太大波動,對這些情況做了不少預防措施,至少到曾凡主政時期,還沒有看到這些問題的苗頭。
內患不顯,那就要預防外患,此時的大唐周邊,除了極西邊羅珊都護府和大食還時有交鋒,彆的地方都已經被打服了。
就是大食人也幾次被打敗,要不是那邊實在太遠派兵不易,他們的首都巴格達也要被打下來了。
曾凡的政策就是穩紮穩打,步步蠶食,學習對方的手段,先把占下來的地方鞏固好,把當地貴族的子女接到長安好好教育,然後多多往那邊移民,派遣官員,普及漢語和文化習俗,讓他們以作大唐子民為榮,這樣百十年後,他們都習慣了使用漢字,會說標準的唐代普通話,那才算徹底占領。
北邊未來的後起之秀契丹和奚族,室韋,還有在長白山林子裡的挖人參的女真,半島上的新羅和高麗都是重點攻略對象。
尤其是北邊草原上的契丹和西邊的回鶻,更是重點防範對象,定期派出或明或暗的官員商人去普查人口,超過萬人的部落就要封官,子女接到長安培養,征集精壯兵馬派到西域羅珊去戍邊,充實那邊的實力,時不時的給大食人添添堵,不能讓他們安心發展。
南邊的湖南兩廣和雲貴,這時候還是蠻荒之地,內地的兵馬不能太閒,輪流過去以戰代練,把那些深山老林裡麵的還處在奴隸製下的生番遷出來開荒種地,那些世代相傳的山大王,識相的遷到長安,不識好歹的那就也去西邊戍邊吧。
他的太子李跬也已經開始聽政,有曾凡做榜樣,這孩子倒是沒有長歪,將他的做派學了個十足,即便不像他一樣有開掛的腦袋,未來應該也不會是昏君。
內政方麵,國家總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億,荒地也開墾的差不多了,曾凡嘗試將過時的府兵製改為征兵和募兵相結合的兵役製度。
隋唐初期人少荒地多,府兵製更適應形勢,現在人口增長了幾倍,府兵製已經名存實亡,沒有安史之亂的刺激,兵役改革一直沒有動力,但是問題不等於不存在,好在沒有外憂內患,他的改革可以一步步來,不至於造成太大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