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在的綠星軌道距離中央恒星七點五億到九點五億公裡,小行星帶位於綠星外側五千萬到十五億公裡的範圍內,最密集的區域則是集中在距離恒星十七億公裡的軌道內。
幾億塊大隕石中,直徑最大的也不到一千公裡,絕大多數都是十米以下的小家夥,但是這些碎塊裡麵相當多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含量的金屬疙瘩。
這些金屬疙瘩裡麵,又以鐵的含量最多,如果他願意,建個鋼鐵廠都沒問題,可以把綠星上麵所有的鋼鐵廠都擠垮,他的獲取成本幾乎為零。
其實鋼鐵廠都不需要建,飛船內有納米機器人加工廠,吞進去隕石,可以按照他的需求加工成任意尺寸的鋼材,他直接賣現貨就可以,那就有點太驚駭世俗了,這裡的貨幣對他來說也沒有意義。
百分之七十的光速飛行,飛船到小行星帶不過幾分鐘的時間,收取了幾個預定的金疙瘩後,曾凡覺得不能白來一趟,要親自享受一下太空淘寶的樂趣。
降低飛船的速度,一個一個的掠過奇形怪狀的小行星,掃描其中的主要成分,除了收集貴金屬礦石,曾凡也要搜尋飛船需要的氫氦燃料,好在這裡的所有小行星都不缺這兩樣東西,隻是含量多少的問題。
隨便收集一些就夠飛船使用幾年了,其實氫氦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還是恒星附近,隻是曾凡不想隨便去冒險,萬一出不來那不就麻煩了。
飛船內部的三級結界空間容積也有限度,最大也不過收取直徑一百公裡的小行星,再大的就需要動用武力爆破了,一般情況下也不會使用,除非是特彆有價值的小行星。
曾凡有的時候也比較貪心,總是喜歡探查比較大的目標,飛船的智能係統則是無論大小都不會放過,剛才收取的那三個含金小行星,最大的也不過八米多長,預計可以出五百噸黃金。
幾個小時無聊的探索過去,掃描了十幾顆小行星,除了一顆直徑七十多米的鐵疙瘩外,再沒有其他像樣的收獲,讓曾凡有點不甘心,下命令道“女媧四號,去五千號軌道探測!”
按照飛船最大一萬公裡的掃描範圍,智能係統從內到外劃分了二十多萬條掃描軌道進行了編號,即便是按照百分之七十光速航行掃描,也需要五六個小時掃描完一條軌道,飛船一個多月時間也才探索了一百多條軌道,這還是軌道小行星比較稀疏的掃描速度。
五千號以上軌道的隕石密集度開始大幅度增加,數量基本上都在三位數以上,多的可以達到四位數甚至五位數,一條軌道比外麵幾十條軌道的目標都多。
果然,轉變軌道後,曾凡的運氣來了,第一個遇到的就是一個長度超過十公裡的雞腿形狀小行星,也是今晚遇到的最大的家夥。
最主要的是這個大家夥通體黃燦燦,無論是金還是銅,那都是大收獲,曾凡興奮的開啟掃描,可惜既不是銅也不是金,而是以鎢礦為主的礦石,倒是含有十幾種鑭係金屬元素,論起稀有程度,還要高過黃金,隻是在這裡價值不大。
不管怎麼說,有用就行,收入囊中再說,難得碰到多種金屬隕石,曾凡特意出去感應一遍,並沒有出現他期待中的靈能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