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發射的一個探測器,技術水平就超越地球幾十年了,那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說不定對方的星際艦隊已經征服好幾個星係了。
對小行星帶的探索,曾凡前幾天放出去的二十多萬個探測器這段時間已經基本完成了,為了減少暴露的風險,他讓飛船內部的機器人研究院設計了一個回收裝置,生產了幾百個放出去,對這些探測器進行回收銷毀。
同時運用最新型的納米機器人對整個星係內的隕石進行無差彆覆蓋,在一些位置比較特殊的小行星上麵布置了功能更強的隱藏式監控站點,彆哪天人家艦隊開到了家門口,他還不知道,那就太丟人了。
外星探測器的信息係統很快破譯成功,得到了一些基本信息,不全是壞消息,好消息是它回傳信息有時間間隔,這個星係的最新消息還沒有發出去,但是長時間不回傳信息,也有可能暴露。
掩飾倒是簡單,用自己的智能係統控製探測器,按照他們的規則回傳信息,然後製造一場碰撞事故,探測器徹底失效,暫時也能蒙混過去了。
一味的隱藏肯定不是辦法,曾凡讓機器人研究院按照女媧飛船的思路設計出一種超光速飛行的探測器,需要更小更隱蔽的體積,不需要那麼複雜的設計,能快速製造,遠程通訊最好了。
原先武齊和女媧開發的量子三維通訊係統局限性很多,距離和帶寬有都很大的限製,還隻能一對一通訊,曾凡要求也不太高,探測器到兩光年外偵察,信息能實時傳回來最好了,哪怕是最簡單的信息,能確定對方的危險級彆,他也好及時做出應對。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是曾凡自己駕駛飛船過去看一看,兩光年的距離,以女媧四號最高一千倍光速兩天可以打一個來回了。
他一貫的謹小慎微,剛剛大膽了一次就流落到了這裡,有家不能回,這次不想再冒險,決定還是穩妥為上。
剛被曾凡命名的四號研究院沒有讓他失望,很快新型探測器和通訊係統都被設計出來,綠星的超導材料和外星探測器讓研究院的技術發生了一次飛躍,做出了紐扣大小的聚變核電池,一枚電池可以為智能機器人提供超過一萬年的電量,身體的強度和力量也有了超常的提升,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進化。
雖然和曾凡設想的量子化芯片路線有所不同,機器人對靈能的感悟運用也受到很大局限,但是他們的壽命卻得到了極大的延長,他們的核心數據可以在飛船內服務器進行備份,可以隨時更換身體,在飛船內部理論上也算是接近永生了。
新型探測器的尺度縮小到了十微米以內,算是一個極簡版女媧飛船,隻集成了通訊探測和超光速飛行的能力。
理論上可以在同一個維度宇宙內和女媧四號進行不限距離的實時通訊,具體的效果還有待驗證,曾凡發現的各種結界對量子通訊的屏蔽能力太強了,他也不確定這個通訊靠不靠譜,聯係不上能自己飛回來也行,幾天時間他還等得起。
為了確保可靠聯係,曾凡新做了一個綠星標準的計時手表,集成了微型通訊器和很多其他的特殊功能,可以實時和女媧四號保持溝通,他新學會的腦波交流技術也用上了,隻需要想就可以,不用神經病一樣的自言自語,和他的多任務大腦正好完美搭配,通訊的同時不影響他做彆的事情。
新型探測器結構已經最精簡了,也需要九個複合結界,曾凡花了七天時間才做出五個探測器,被他偷懶的命名為綠星一號到五號,安裝上四號研究院的配套設備,出發去最近的幾個星係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