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長,你先冷靜!”眼見孫道長即將失控,李寬趕緊安撫。
“貧道怎麼可能冷靜下來!旱災一起,四處都是流民,不知要死多少人啊!那都是活生生的一條命!”孫道長哭訴到,他自幼多病,故立誌於學習醫學知識。青年時期開始行醫於鄉裡,其提倡並踐行以“大醫精誠”之醫德對待患者,期間見到了百姓的困苦,生活的不易,決定醫治天下百姓,之後無論風雨寒暑,饑渴疲勞,都求之必應,一心赴救,還做到了不管貧富老幼、怨親善友,都一視同仁,深為百姓崇敬,這也讓孫道長越發親近百姓心係百姓。現在聽到百姓又要遭災,忘記了自己的修養無法平靜。
“建州的存糧就是為了此災準備的!”
趕緊解釋清楚,孫道長身體雖然看上去健碩,但畢竟年紀在那,李寬可不想急壞了他。
“武德六年,我還在千陽縣的時候,就觀察到了雨水和土地的情況,發現降雨在逐年減少,便推測近些年大唐有旱災,但無法確定具體時間和災情大小。來桃源的路途中,發現情況越發嚴重,收集的信息越多,時間和災情程度也慢慢清晰起來。我將此事告知了姑姑和姑父,一起想了個辦法,那就是預先存糧,等災情發生後酌情放糧。”
“好好好!”明白李寬存糧的原因,孫道長一連三個好,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
看著周圍正在趕工的工人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李寬拉著孫道長走出了門診,對於桃源城居民知道旱災的情況,李寬並不在意,他們的親朋好友基本都在桃源城,傳出去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可能因為此事被趕出桃源城,所以不需要擔心他們泄露旱災的情況。李寬之所以拉走孫道長,隻是不想乾擾他們的趕工進度,特便是孫道長這一恐一喜的情況下,精神已經有些萎靡,打算讓他回去好好休息一下,路上再解釋不耽誤。
“根據推測,今年已經可以看到旱災的影子了,例如降雨推遲和天數減少,井水水位降低等,明年的夏季應該就會開始爆發,後年達到頂峰。”
“竟然會持續這麼久?”
“恩,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久旱必出蝗!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少水緊實的土壤中,乾旱給它們提供了這個條件。麵對如此環境,蝗蟲本能的會大量產卵。另一方麵,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同時,大量的蝗蟲對綠植的消耗加大,缺少食物後會引起爆發性遷徙,由乾旱地方成群遷至低窪易澇地方,沿途啃儘所有能見到的綠植。”
“原來如此,貧道雖然知道蝗災,但還是第一次聽說蝗災形成的原因,靜閒學識果真是淵博啊。”
孫道長的誇獎,李寬心裡有些小小的驕傲,繼續編造新出爐的‘劇本’。
“孫道長,你肯定想不到我們為什麼要囤積糧食。長安沒糧食嗎?河南道沒糧食嗎?”
“那當然有!……隻是……”
孫道長麵露難色,確實這些地方都有糧食,而且數量巨大,但想要放出來,很難。
“隻是,隻是糧食都在世家手上!天潢貴胄和皇家手中隻有少量,最多也就達到世家手中的百分一。”
“是的,想讓世家拿出糧食來,比登天還難。”
“天潢貴胄和皇家肯定是會放糧的,他們是一體的,以後不清楚,但現在百姓是他們的基礎,所以他們為了保護自己肯定是會放糧,但對流民數量來說,他們的糧食隻是杯水車薪。”
“我明白靜閒你的打算了,你知道世家不會放糧,所以你是打算幫助皇家放糧救助百姓?”
“對,也不對!放糧我們肯定是會放的,但具體操作還得看朝廷具體的應對。”
“你詳細說說,貧道很好奇。”
孫道長停住了腳步,眼裡閃爍著好奇心。
“世家肯定不會自願放糧,最多也是用奇高的價格售糧,這點不需要辯駁吧?”
孫道長點頭肯定。
“那就看朝廷的應對了,如果朝廷能讓世家放糧,那我們就平價把存糧賣給朝廷,你問為什麼不贈送?贈送那不就等於打朝廷的臉嗎?堂堂一個大唐,連買糧的錢都沒有,而且還是平價糧,孫道長應該也知道災時的糧價多高。”
這裡,李寬不知羞恥的偷換概念,主要問題不是能不能贈送,而是朝廷缺錢的事,百姓知不知道。如果百姓不知道,你送再多的糧都沒問題,朝廷還會笑嘻嘻的封賞,對天下讚揚你的美德。如果百姓知道,那就已經丟臉了,跟你贈不贈送沒關係。孫道長並沒有細細品嘗這句話,所以隻是聽著覺得有道理,但又有點不對勁。
“但如果朝廷下令後世家堅決不放糧,那我們的糧食也留著,但暗地裡把流民都接到桃源城,再把糧食給他們,讓他們以後免受世家的迫害。”
李寬說完了,孫道長聽完了之後沉默了一會,接著恍然大悟般的對李寬說:“你小子原來的目的在這!虧你前麵說了一堆廢話!害的貧道擔心那麼久!”
“嘿嘿!這不是雙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