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夕陽西下,天邊雲彩被漸染成了一抹赤色。
暮色之中,紫宸殿屋頂上的飛簷琉璃閃爍著微弱的餘暉,朱紅的柱子支撐著朝天簷,金色的龍紋在牆上閃爍,宣示著王者的威嚴。
紫宸殿內,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手持奏折,額頭微微皺起,顯露出內心的不悅。一旁的袁福默默站著,不敢打擾皇帝的沉思。
大殿中央,清秋閣輔政大臣梁餘慶俯首跪地,額頭上滿布皺紋,如同歲月的刻痕。他身著朝服,衣袂拖地,臉上滿是緊張和焦慮之色。
皇帝聽了西北災情相關之事後,久久沒有開口。梁餘慶默不作聲,隻能感受到龍椅之上那股難以揣測的壓力。他的唇色隨著皇帝沉默的時間,漸漸泛白。
良久,皇帝長歎一聲,終於開口道:“你是說,西北旱情可以此策緩解?”
皇帝的語氣低沉而威嚴,梁餘慶額頭滲出細汗。身為兩朝元老,他立刻聽出了皇帝的質問之意。
“回聖上,此乃中書令與清秋閣眾人商議之後的決策。”梁餘慶謹慎地回答道。
皇帝看著叩首在地的老臣,言辭冷厲的繼續問道:“這便是你們商議的結果?”說完,將手中奏本重重地摔在了龍案之上。
“聖上息怒。”梁餘慶顫顫巍巍地回應,說完,緊張地乾咳了幾聲。
皇帝聞聲,抬手示意道:“梁大人平身吧。” 又見梁餘慶年事已高,便命袁福親自上前,將他攙扶了起來。
梁餘慶謝過恩,立於殿內,仍然保持著謹小慎微的姿態,不敢多發一言。
“此事已經傳令下去了?”皇帝詢問道。
“回聖上,此事中書令已擬定奏折,還待聖上批示。”梁餘慶回道。
皇帝將案邊清秋閣新遞上來的折子拿來,將其緩緩展開。掃視了一眼上麵的內容,默然付之一歎。他思慮多時,幾番猶豫,最終還是提筆朱批,然後將折子遞給了身旁的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