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敗壞日久(2 / 2)

林如海沉默不語的看著女兒,一陣心口疼。當夜,林如海與賈敏睡在一起,說了很多安撫之言。

次日清晨出了林府,彙合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本以為就這樣了,不料還有三位內侍攜百餘龍禁尉隨行。

林如海也不好多問,宣布啟程,一行人都是騎馬出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這一路沿途白日趕路,夜宿驛站,連著趕路六日才到了大同城下。看見路邊營寨遺址時,林如海勒馬看了一會,【這便是鏈哥兒動手的地方。】

城外十裡亭,孫統製與楊統製率眾出迎,林如海不見賈璉,當即喝問:“賈璉呢?”

楊統製上前答話:“回欽差的話,賈大人率部出巡長城沿線,已經走了七天了!”

林如海聞訊大驚失色,這小子怎麼亂來的?真就是一點都不擔心麼?

賈璉擔心個屁,不但不擔心,此刻正在烤一塊羊腿,邊烤邊抱怨:“兔子肉柴的很,一點都不好吃,難怪不能當軍糧。”

張三在一旁無語的看看這個家主,往邊上挪了幾步,拉開距離。兔肉是因為柴麼?因為沒油水(脂肪)吃不飽好不好?偶爾吃一吃很不錯了。

一邊想,一邊往麵前的兔子上撒點鹽、孜然、辣椒。這玩意必須吃重口的,不然真不好吃。

“大人,出門七天,朝廷應該有信了。”張三還是提醒了一句。

“嗯,明天就到了,這趟出去,發現的問題很多。長城沿線太過鬆懈了,這次草原各部越長城南下,百姓遭罪不小啊。”

賈璉說著,語氣忍不住變冷了,此前殺人還是太少了,手軟了啊。應該把大同和雲州的知府與總兵、參將都砍了才解氣。

“長城沿線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大同、雲州官員沒有棄城而逃,就不該死。”張三知道他咋想的,趕緊提醒他,彆激動回去剁人。

“你都看見了,長城沿線的隘口那些士兵的屍體,瘦骨嶙峋,無一人投降,全部戰死了。”賈璉說起這個心情格外沉重。

“看見了,還是我帶人埋的。”張三說著眼睛發酸了,眼前的兔肉也不香了。

“戍邊的戰士飯都吃不飽,那些當官的該死不該死?回去之後,還要去喜峰口等地看看。誰拿戍邊的戰士不當人看,我就砍誰。”

入夜,一路風塵的林如海等人不肯休息,連夜審理官員,辦理此次賊寇越長城之案。

隨行監督的內侍小貴子,也隻能拖著疲憊的身軀陪同聽審。

熬了一夜之後,事情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內侍小貴子罵罵咧咧:“這幫做官的,當著賈大人的麵老實交代,見了林總憲與咱家,全都翻供了。真當咱家是好欺負的麼?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還替他們說話,氣死咱家了,一定要狠狠的彈劾這群狗官。”

小貴子罵人的時候,身邊隻有熬了一夜的林如海,揉了揉發酸的眼睛,放下最後一份卷宗,林如海歎息道:“這群官兒平日沒少上貢啊!”

小貴子冷笑道:“看見他們跪地嚎哭,投入賈大人的模樣,咱家便知道,一個一個的都該死。大理寺與刑部的幾個官也該死。”

林如海不動聲色的笑了笑:“所有翻供的卷宗謄抄一遍,派人送京城吧,陛下與諸位閣老也好。倦了,睡一覺去。”

一覺醒來,得知賈璉回來了,正在外麵等著,林如海趕緊梳洗出來,時間已經是午後。

“喲,這不是賈都督麼,還知道要回來?”林如海開口陰陽,賈璉默默的把一份報告遞給他:“勞煩林總憲看看!”

林如海哼哼兩聲沒反駁,坐下後一邊吃一邊看,林如海翻的很快,看的也很快,所以他後悔了,看這個影響食欲。

報告丟一邊,林如海繼續專注的吃飯,也不諷刺陰陽了,默默的吃飽之後,拿起報告道:“走!”

正堂上,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都在,內侍小貴子也在,林如海出現時,眾人紛紛行禮,看清楚隨後跟進的賈璉時,眾人表情不一。

“賈大人為國征戰,咱家有禮了。”小貴子上前一個九十度作揖,賈璉趕緊扶著:“彆,千萬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分內的事情!”

小貴子起身後,冷笑道:“賈大人知道什麼叫分內的事情,做的也都是分內的事情,咱家都親眼看見了,一定據實奏報。”

說著話,轉頭看著林如海等一乾人等,繼續冷笑:“有的人啊……!”

這一出戲碼啥意思,剛回來的賈璉還真不知道,也沒人告訴他。

林如海咳嗽一聲:“貴公公,宣旨吧!”

小貴子這才收起冷笑,自袖口內掏出聖旨,舉在手裡:“賈璉聽旨!”

賈璉大禮跪地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

賈璉起身接過聖旨,看看外麵的夕陽後:“賈某回營準備,明日啟程。”

“嗯,回去吧,這裡還要幾天才能弄好。”林如海看似隨意的交代,實則另有意思。

當夜,林如海帶著眾人又忙活了一夜,期間各種爭論,最終如何定案還在,畢竟人太多了。

天還沒亮,神機營先鋒已經出城,城門口林如海和小貴子都在送行。

“如今各府縣的官員都在押,一些非主官,本總憲做主先放了,回去代理衙門事務。沿途幾個縣的官員吏部能補的上,逃走百姓的家沒了,就怕地也沒了。回去之後,賈大人一定要當麵向陛下痛陳利害。”

看著林如海苦口婆心的樣子,賈璉挺無語的苦笑道:“儘力而為吧!”

小貴子在一旁陰森森的補一句:“山西巡撫、布政使居然拿不出糧食,駐軍及救濟百姓居然要向糧商購入糧食,這回真是開了眼了。”

賈璉平靜的看著大同城內的方向:“正常,不然他們不能辛苦一趟把糧食從太原送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