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不久,夏侯嬰又被任命為太常,負責管理全國的祭祀活動。他勤勉儘責,嚴格要求自己,深受百官的敬重。有一次,國喪期間,夏侯嬰主持了一場盛大的葬禮,以至於國喪期間的政務絲毫不受影響,這更增加了他的聲望。
到了公元前174年,夏侯嬰被任命為太傅,成為皇帝身邊最親密的謀士。在這個位置上,他更加儘顯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大儒風範。他時刻維護國家利益,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並以高尚的品德影響左右朝廷。漢元帝對他的信任可見一斑。
五、夏侯嬰的為人品德及其處世哲學
夏侯嬰一生為官,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為人之道。他謙遜有禮,經常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身邊的人。他從不以權勢自居,而是常常以大家長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麵前,給人一種溫暖和親和的感覺。
夏侯嬰的處世哲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他時刻謹記"仁、義、禮、智、信"這五大美德,在處事待人的方方麵麵都嚴格要求自己。他認為,一個人隻有胸懷天下,才能真正成為大人。因此,他常常勸導身邊的人要遠離小確幸,而要把眼光放在國家和民眾的利益上來。
夏侯嬰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愛好,那就是詩詞寫作。他筆下的詩詞,無一不流露出對生活、對天下的深沉思考。有時是對仁義的讚頌,有時是對時局的憂慮,無不體現出他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這些詩詞成為後世學習他的又一個重要窗口。
六、夏侯嬰的最終結局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公元前149年,年近七旬的夏侯嬰因病辭去了太傅一職,隱居在家中。臨終前,他諄諄教導子孫要秉持正道,為國家和人民服務。不久,這位大儒安詳離世,享年71歲。
夏侯嬰一生為官,卻從未有過任何貪腐或者失德的行為,這在當時的政壇上實屬罕見。他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為政智慧,影響了許多與他交往的政治精英,塑造了一代大儒的形象。後世學者對他的評價,無不讚揚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遠見。
正是這樣的夏侯嬰,成為了漢朝乃至中國曆史上一位不可磨滅的正直之士,為後人樹立了為官之道的楷模。他身上所展現的那種儒雅從容、君子風度,至今仍為世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