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燕燕傳(1 / 2)

《九零年代選美冠軍》全本免費閱讀

就是那麼巧,隔壁編輯正在辦公室中播放京劇《楊家將》,咿咿呀呀正是那段‘我若探母不回轉,黃沙蓋臉屍骨不全’。

陸明對楊家將的故事太熟悉了。因為楊家將是忠肝鐵膽英勇善戰的代名詞,他年輕的時候和身邊所有人一樣,想當兵想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隻可惜沒有通過體檢,但他也並沒有因此停止對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華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將星雲集,或封狼居胥或折戟沉沙,而楊家將卻是最悲愴的那一支。

楊業自戕陳家穀、七子去六子還、十二寡婦西征、淚灑滴淚崖…那一段不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因為站在曆史完全對立的立場上,所以陸明想不出周海燕要怎麼寫那位傳奇太後。他實在為她的大膽捏了一把汗,有些不忍讀下去。

畢竟《芍藥》是虛空的故事,而蕭太後可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但凡一個字寫不對,那麼那些教曆史的老師恐怕要把雜誌社圍了,說好聽點就是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價值觀,說難聽點就是抹黑曆史人物,他們雜誌社麵對這些敏感題材也是要慎之更慎的。

陸明心下有些猶豫了,剛好他下午被朋友邀請去滬大聽一場報告,想了想讓助手把稿件打了一份裝進了文件夾。

*

周海燕給唐老師說了自己想古琴後唐老師給了周海燕自己家庭住址讓她放學後過來。

周海燕去了發現那裡與其說是家,其實更多充當教室的功能。唐老師和丈夫方老師工齡都沒到年限分不了房,夫妻兩便在一中附近租了一個二層的民房,一樓是客廳可以上樂理課,二樓則是畫室以及窗簾布隔開的小床。

“你彈一首讓我聽聽你的水平。”

周海燕自知沒有經曆過正兒八經的老師指導,搓了搓手撫上古琴的琴弦態度特彆端正:“老師,那我就獻醜啦。”

周海燕彈的是《廣陵散》,這是她唯一拿的出手的曲目。她沒有什麼紮實的功底隻是用最笨拙的辦法在琴身上標準哆啦咪然後一個音一個音開始練,直到能彈流暢然後反反複複注入自己的感情。

古琴最重要的是意境其次是指法,指法通過常年累月的練習可以形成一種肌肉記憶,但有意境卻很難,每個人對於曲子的理解是不同的,這還牽扯到音樂素養和表達力。

唐老師聽完周海燕的演奏有些驚訝,因為她之前問了周海燕基本功是在哪兒學的,周海燕很誠實的說她是看書自學。如此看來周同學說的還是太過謙虛。不愧是拿一等獎學金的優等生,感覺教起來應該不會吃力。

唐老師收下了周海燕,讓她每個禮拜一三五到家裡學琴,如果條件可以得話建議她買一個尋音的基礎琴,以後水平上去再換好琴,最後告訴周海燕她需要再學兩隻曲子然後就可以參加今年的七級考試。

這……這就可以了?周海燕也有些震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