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設計師這件事,江年直接在報紙上刊登了一條招聘啟事,列出了基本條件,並且要求應聘者帶上以往的作品。
不過符合要求的設計師一直都沒有篩選到,在業內已經有一定名氣的設計師,他們的首選都是國際和本城知名時尚公司的職位。
而名氣稍微遜色一些的設計師,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就已經淘汰得七七八八。好不容易有幾人通過第一輪篩選,在第二輪麵試時,江年要求他們闡述各自作品的概念,以及提出改進方案。
有一位特彆心高氣傲的麵試者,當場翻了臉,“不好意思,我認為你是在侮辱我的作品。我不認為我的作品有待改進的地方。”
說完,他起身離開。
剩下的麵試者們也是興趣缺缺,他們了解到這家公司剛成立不久,兩位經營者都是外地商人,而且沒有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
非要找出一點聯係的話,這位江總曾經就任紡織廠副廠長一職,七拐八拐能夠跟行業沾上一點邊。
即使如此,這點邊也毫無意義,因為紡織行業處於行業鏈條的下端,完全要看上端的臉色和處境做事。
能夠攻讀設計專業並且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在這個時代,家境起碼是衣食無憂,沒有急切需要子女分擔的重任,所以才願意出錢讓子女就讀設計這種務實性不高的專業。
所以這些麵試者沒有急迫的生活壓力,對於物質的追求不高,絕大多數是追求藝術,追求精神境界。
囿於自己的經驗和成績不足,他們隻能暫時選擇這種剛起步的小公司,進入後有一個可以練手的地方,勝過在家裡閉門造車。
但是再想屈就,他們心裡也有一根底線。
在第一位麵試者離開後,之後的幾位麵試者幾乎都選擇了敷衍回答江年的提問,一心想維持禮節直到麵試結束。
結果如何,他們已經不關心了,甚至如果接到錄用通知,他們多半都會選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