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丹桂盛開,香盈千裡。
此時正是八月下旬,中秋已過,麥粱也早已入倉,難得的農閒時候,田地裡卻依舊有不少農人在勞作。
王珣背著書包立在田埂上,怔怔看著這幅秋日田園圖,這樣古色古香的景色他已經看了大半年了,卻依舊沒有什麼真實感,總覺得還是在做夢,一覺醒來還是在他的小公寓的大床上。
他雖看了不少影視作品,卻從來沒想過穿越這樣戲劇性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穿到了紅樓世界。
嗯,沒錯,他現在大名也叫王珣,小名板兒,就是跟著劉姥姥進榮國府的那個王板兒。
想到這事,王珣不免深深歎了口氣,他前世隻是個平凡的大學生,好容易快畢業了,沒想到一場車禍卻將他送來了這個世界。
好在他一直都是個隨遇而安的性子,打小親緣也薄,母親早逝,父親偏心繼母生的弟弟,對他不聞不問,想來即便知道他出事也不會傷心。
自從融合了原主的記憶,他有時候也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前世的大學生王珣,還是長安城外是王家村的板兒,莊周夢蝶,蝶夢莊周,誰也沒法說清。
不過這一世父母雙全,有一個可愛的姐姐,還有一個疼他的姥姥,算來也是因禍得福了。
父親王狗兒雖然脾氣暴躁了些,卻還算顧家,母親劉氏溫柔慈愛,操持井臼,外婆劉姥姥照看他與姐姐青兒,一家雖然日子有些緊巴,倒也和樂,除了不習慣這個時代的落後外,他對前世倒也沒什麼留念了。
劉氏才從地裡回來,便見自家小子站在田邊出神,不禁暗暗發愁,也不知是不是死裡逃生的緣故,自打年初落水救回來後,板兒這孩子就跟變了個人似的,性子不像先前那樣淘氣了,懂事了許多,隻是添了這個毛病,時不時便發愣,好在大夫瞧過說不打緊,她才放下心來。
隻是按往日的時辰,板兒這會子應該在上學才是,今兒怎麼就回來了,難不成在學裡出了什麼事不成?想到此處,劉氏心下不免有些擔心,忙上前道:“板兒,今兒怎麼這麼早就下學了?”
王珣聞言回過神,叫了聲娘,方答道:“夫子去城裡探親了,學裡放假呢,我便先回來了。”一麵說一麵接過劉氏手中提著的竹簍,見裡頭白花花一片,竟是十來個鴨蛋。
劉氏這才放下心,把竹簍遞給兒子,笑道:“今兒運氣好,在河邊蘆葦蕩裡撿了幾個野鴨蛋,家去煎蛋你吃。”
王珣答應著,劉氏又絮絮叨叨問他今兒學了些什麼,夫子講課聽不聽得懂等等,王珣絲毫沒有不耐煩,一一答了,又將今日學的課文背給劉氏聽。
劉氏雖不曾讀書,但丈夫王狗兒卻是上過學的,隻是堪堪學完三百千而已,如今兒子上學不到一年,就已經比他爹懂得還多了,可見天分不差,心下十分歡喜。
可巧幾個村莊婦女正背著簍子路過,雖然聽不懂王珣說什麼,但聽他背誦流利,通篇下來絲毫沒有停頓,也知道好歹,都十分豔羨。
其中一個婦人的兒子也在私塾上學,見王珣小小年紀便這般出色,不禁對劉氏道:“我們家那個小子,讀了大半年書還隻會寫自個兒的名字,問他什麼都是搖頭,白費了銀米,哪像你們家板兒,學什麼會什麼,聽說連李夫子都讚呢,附近十裡八鄉都沒幾個及得上的,日後少不得給你掙個狀元回來。”
劉氏心下自是得意,口中卻謙遜道:“嫂子過獎了,他小孩兒家,不過跟著先生認幾個字,不做睜眼瞎子罷了,哪裡還敢奢望中狀元。”
王珣也叫了幾聲嬸子,其中一個婦人張氏是王家本家人,便從背簍裡掏了一個油紙包出來遞與他,笑道:“這是方才我娘家給的幾塊糕兒,板兒拿了家去吃罷。”
鄉下人情往來是常事,不過王珣也沒有擅自收下,而是看了眼劉氏,見她點頭方謝過接下。
眾人見狀不免又讚了幾句,又說了幾句話,張氏等人便各自家去了。
紅葉村有五六百戶人家,算是大村了,王家的房子在村西,兩扇黑漆油飾的大門,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年歲雖久了些,卻是青磚砌成,臥磚到頂,起脊瓦房,甚是氣派。
門外兩溜青籬,秋海棠、雞冠、玉簪諸花開得甚是鮮豔。門前幾株杏樹已是碩果累累,黃澄澄的,掛滿枝頭,煞是奪目耀眼。
紅葉村離長安城不過二十裡來裡路,算得上是天子腳下,紅葉村人得閒便背些雞鴨魚蛋之類的農貨進城,貼補家用,因此村中人家比彆處寬裕些,不過饒是這般,建的起磚瓦房的人家也屈指可數,大多還是泥瓦房。
王家這座四合院還是板兒祖父王成在時建的,王家祖上也做過一個小小京官,昔年曾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在一處做官,便連了宗,認作侄兒。
那時候王家還是殷實人家,雖比不得那些豪門大族,但家中也有良田百畝,素日裡亦是呼奴使婢,隻是王成不善持家,沒過幾年便敗落下來,家業蕭條,這才舉家搬出長安城,在城郊紅葉村中住了。
那時候王成尚有些積蓄,方建了這座四合院,及至王狗兒當家,雖家業艱難,也沒舍得賣,這院子才留存至如今。
母子倆回到家中,劉氏放下東西,看了眼天色,便去廚下張羅。
王珣將背簍同書包放好,洗了把臉,回了屋裡換了舊衣裳。
王家的院子雖隻一進,地方卻甚是闊朗,正房三間,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倒座房)三間,還有連著廂房與南方的兩間耳室,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