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盤龍壩,都是鞭炮聲聲,好不熱鬨,空氣中彌漫著硝煙的味道。
這是年味兒,鞭炮一放,家家戶戶都出動了,挑起水桶就往離家最近的老井趕去。
現在這會兒可沒有電筒,所以呢大家都是打著煤油燈出去的。
夜色如水,漆黑的一片,劉立慧和劉立霞膽小,不敢跟去,就在家等著。
劉立新呢跟著大哥就走了,幫大哥掌燈。
借著微弱的光,兄弟兩個走得飛快,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口老井旁邊。
劉立民這一看就知道還沒有人來過,因為井邊的泥土沒有被打濕。
自己是第一個來的,這下太好了,往年都沒有爭到過第一,看來今年不一樣啊。
劉立新也興奮地喊道:“大哥,咱們是第一個來的也,快點提水!”
劉立民笑道:“放心,今年這財啊,咱們是挑到最好的了,沒有人跟咱們搶。”
也不知道是怎麼的,今年就沒有人到這口井邊來,或許也搶到了第一個,也沒有發財吧,所以大家都不那麼著急了,不管先來後到,反正都是一樣的財。
劉立民拿起爪勾,勾著水桶就放到井裡麵,很快就把兩桶甘冽的井水提了上來。
這時候才看到有星星點點的燈光朝這麼移動,劉立民笑道:“老幺,咱們回家!”
劉立新一路蹦蹦跳跳的,興奮得跟小孩子一樣,不,他現在的確還是一個小孩子,畢竟他才十三歲,確實還未成年。
挑著財往回走,劉立民不由得想起,這農村的風俗習慣啊,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都慢慢的消失了,就比如說這挑財吧,到了新世紀,基本上都沒有人這麼做了,因為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自己打了水井,不用到生產隊的老井去挑水了,再到後來農村都通了自來水,那就更不用說了,一口老井都沒有了,挑什麼財?
那時候的年味兒,真是淡了。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就連過年都不回來,隨著大量的農村人進城買了房,住在那鳥籠一樣的高樓裡麵,吃了年飯就是看電視,打牌,哪還有什麼年俗了喲。
劉立民是一個特彆懷舊的人,想想這些,心裡麵便生出許多感慨來。
八十年代的農村,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可人們的精神上還是很富足的,幸福感也比幾十年後要強。
很快回到家,一家人都高興得很,劉立新嘰嘰喳喳的一通說,咱們家是第一個挑財的,這可把王氏和劉立霞劉立慧姐妹兩樂壞了。
劉立慧笑道:“大哥,那咱們家今年肯定要發財啊,這個發財的人隻能是你了!”
劉立民笑道:“發不發財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咱們一家人能夠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就好了!”
做完這件事情,一家人就回到房間裡各自倒頭就睡了,天氣很冷,不過有新買的棉被,那被窩裡麵暖和著呢。
大年初一早上,一陣陣鞭炮聲響起,整個盤龍壩都被叫醒了。
每到大年初一,在鼎新公社的傳統,那就是家家戶戶都不吃米飯的。
不吃米飯吃什麼呢?早上吃水磨湯圓,中午晚上吃抄手和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