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住進新房(2 / 2)

地麵是打三合土,也不搞什麼地磚之類的。

一個木匠或者泥工,也就兩三塊錢一天,所以說成本不高。

第二天上午,劉立民就拿著手繪圖紙,找生產大隊和公社去了。

生產大隊和公社,自然是一路綠燈的,接下來劉立民又找到了鼎新公社的一個包工頭,談好了價格,就準備開工了。

這個速度是很快的,材料都是劉立民親自去買,不過要運到家就比較費力了,因為這時候到盤龍壩的機耕道,離劉立民家還有幾百米遠呢,這幾百米就要靠人力了。

不過就是請人搬運,劉立民也算了一下,全部搞定也就兩千五頂天了。

說乾就乾,劉立民的行動是很快的,買了磚瓦木材就用拖拉機往盤龍壩拉。

這拖拉機也裝不了多少,得跑很多趟的。

幾天下來,材料基本上都準備好了。

工人們也開始來乾活了,劉立民天天都守著呢,地基是很重要的,全部用條石填上,然後才開始砌磚。

看著新房子一點一點的起來,劉立民一家人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生產隊個個都羨慕劉立民呢,這小青瓦房,可比土房子洋氣多了,雖然不是什麼樓房,但是在人們眼裡,磚瓦房就是比土房子好呢。

其實土房子也有好久的,那就是土房子住起來是冬暖夏涼的,這磚房就不一樣了,保溫隔熱的效果遠不如土牆。

但不管怎麼樣,肯定是比原來住的串架房子要強太多了。

不到一個月時間,新房子就完工了。

遠遠看去,這座小青瓦的四合院真是漂亮,幾乎都要成為盤龍壩的一道風景線了。

劉立民還在四合院的旁邊修了一間瓦房,這是他今後工作的地方,診療室。

這個診療室修在外麵,也是劉立民考慮過的,如果在家裡麵的話,終究還是不好的,因為病人經常來家裡麵的話,對家人的影響比較大,萬一有什麼傳染病,還有可能造成傳染呢。

所以說這個診室就在四合院旁邊修的,劉立民還自己寫了一個牌子掛了上去,盤龍壩生產大隊衛生室。

最後這一算賬,連帶著家具什麼的,一共花了二千六百塊錢。

住進這新房子,全家都樂壞了。

這房子就是在整個鼎新公社,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了。

牆都是青磚砌成的,水泥砂漿糊得非常嚴實,不存在漏風的問題,房頂上可是黑色的瓦,高度也有四米左右,看起來就舒坦。

家具什麼的全是新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擁有了單獨的空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