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的作品。”陳成鋼說,“是我買的,猜猜花了多少錢?”
“教授,您在拍賣會上買的?”一個長相甜美的短發女生舉手提問。
“很聰明的問題,但並不是。”陳成鋼說,“我是在雲南一處苗寨買的。”
“老雕刻藝人,非遺傳承?”有人猜測,“這得是幾十年的雕刻技藝吧?”
“不,應該是個很年輕的孩子,甚至比你們還要年輕。”陳成鋼帶著回憶說,“我隻見過他一麵。”
“不可能吧!”學生們嚷著,他們不信,是個老雕工、非遺傳人也就人認了,雕刻者怎麼可能比他們還年輕?
嗬。陳成鋼笑了,他瞧著這群天之驕子都顯露出難以置信的震驚表情。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陳成鋼收回那蟬,“說不定很快他就會成為你們的學弟。”
“教授,他總得有個名字吧,說出來讓我們見識見識。”
“他叫肖訥。”
……
雲南。
花苗寨。
一處破舊的吊腳樓。
有個少年正在對著陽光雕飾一塊石頭。
石頭是普通石頭,雕飾方法卻不普通
將熟桐油、大漆、磚粉等原料經過反複的揉製變成漆線土。
再手工搓成細如發絲的漆線,運用盤、結、繞、堆等工藝,將這些漆線在石頭飾成圖案。
這是泉州著名漆線雕,傳承兩百年,配方絕密,是肖訥最近想要攻克的藝術難題。
就見一條爪鱗俱全的金龍盤在石上,細微處可見其片片龍鱗,昂揚向上,狀極鮮活,如果被泉州漆雕大師看見,會謂為精品。
但不對勁。
漆線不對勁。
沒與石底基座融為一體。
所以是配方不對。
肖訥又翻了一下那本已顯破舊的《世界雕塑藝術大全》,內蒙古出版社出版,漆雕的介紹隻有一頁,既不詳細,也難複刻。
這時,他看到那塊三角形黑水晶上一閃。
“聲望+1”。
一行字幕從那黑水晶上如流星般閃過肖訥眼前。
“聲望1;金錢158;技藝58;靈感99”。
黑水晶四端映著四個數字。
那是肖訥。
或者說,是能照出肖訥自身的鏡子。
這塊黑水晶從小就跟著肖訥,肖訥對雕刻發自天生的熱愛,可能就是因為它。
它呈現一種絕對的對稱美感,六條邊都是3厘米,肖訥目前手頭任何精度尺子都無法量出它的差異,它是絕對對稱的一個正四麵體。
肖訥將之稱為黑鏡,或者小黑,或者黑黑之類的,你不能指望連中學都沒讀完的肖訥有什麼太高的文化素養。
現在他用拇指和食指拿著黑鏡對著太陽,黑鏡四個尖端的數字便被無限放大,每個數字都猶如萬花筒一般映照著俗世萬千。
一個恍惚之中,肖訥聽到有個低啞深沉充滿磁性的嗓音在說
“交易如下
你創造的藝術獲得更高的聲望與金錢價值時,你就會擁有更加令人驚歎的技巧,同時,你的靈感會愈加匱乏,你萬能的雙手甚至無法創作出如孩童塗鴉一般的稍具新意之物。
這是一個詛咒,也是一個禮物。
你陷入恐怖與絕望到最終精神失常將為吾最高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