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國破山河在 第十六章 易容術(2 / 2)

劍起山河 冬日溫黃酒 7149 字 4個月前

要知道,普通人也就算了,像他們昆侖派這樣習武練劍的人,定是要活動筋骨的,到時候這張豬皮還要牢牢地貼在臉上,當下李山河著實是有些驚訝。

隻見百草子微微一笑,便緩緩道來:“山河,你剛剛所問的這個疑惑,也就是這易容術的最關鍵一步。世人皆知魚肚子裡有魚鰾,卻不知如何使用魚鰾,經過蒸煮之後的魚鰾,能做成黏性很強的膠水。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個膠水,塗抹在這張豬皮上麵,切記!一定要抹勻了,最後貼上的豬皮才能算是惟妙惟肖。”

隨後,百草子對著銅鏡,開始朝自己的臉上緩緩地貼上這張豬皮……

“師父!您!您……”看著銅鏡麵前的百草子,李山河睜大了眼睛,一臉的驚訝,就差眼珠子掉下來了。

“哈哈,為師想來想去,還是按照你的模子做一張吧,這樣能夠讓你印象更加深刻一些。”百草子笑了笑,試圖準備去捋胡須,才發現眼前的自己早已沒有了胡須。

“哈哈!”

屋子裡傳來,師徒二人爽朗的笑聲……

這一晚,李山河在百草子悉心地帶教下,拿起了一旁的骨刀,在一張豬皮上麵小心翼翼地雕刻著……

這一宿,屋子裡的燭光不曾熄滅,而燭光前那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也是孜孜不倦地和這位少年講解著易容術裡麵的精髓所在。

直到天上的那一輪明月漸漸地開始黯淡,這位少年終是抵不住倦意,緩緩地趴在了八仙桌上麵熟睡過去了。

看著燭光下睡過去的少年,百草子那深邃的瞳孔裡幽幽地泛著波光。

下一刻,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便從懷裡緩緩地取出了一本厚厚的書和一封有些褶皺的信,輕輕地放在燭光下。

待老人從床榻上拿起了一床被褥,輕輕地蓋在少年的身上後,確定將少年的身子蓋得嚴嚴實實,老人才從床榻下取出了似乎是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包袱,朝著屋外緩緩走去。

微風陣陣吹來,風不大,卻是吹亂了這位老人的發絲,老人原本剛要踏出屋外的那一步便停在了半空中。

老人緩緩地轉過身來,再一次深深地看了一眼趴在八仙桌上熟睡的少年,便走出了屋門,將屋門輕輕關上後,頭也不回地朝著院子外麵大步走去。

隻是老人不曾知曉,在他剛剛邁出院子的時候,屋子裡的那位少年卻是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那一日的昆侖山上,蒼茫茫的雲海,在黎明前顯得有點寂寞,遠處逶迤的山,披著一片沉鬱的深藍,它們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那片明麗的曙光。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背著一個破布縫合起來的包袱,朝著昆侖山下緩緩走去。

當守在山門處的昆侖弟子問起這位老人時,老人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座昆侖山困了他大半輩子,現在他隻是想下山,去看一看這千姿百態的天下……

當百草子下山的這個消息,被山門的守山弟子傳到大長老的耳朵裡時,大長老的整個人都輕輕地顫抖了一下,似乎在這一瞬間蒼老了許多,貌似再也沒有當年出關時的那樣神采奕奕了。

沒過多久,整個昆侖山便點燃了千百縷燭光,大夥紛紛是驚訝不已,他們不明白為何這個在昆侖山待了數十載的老人會不辭而彆。他們也猜不透這位老人,明明都已經一把年紀了,卻還要折騰自己的這一副身骨子學彆人下山遠遊。

要知道,這位老人可是沒有一點修為啊,也不會一點武功,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出去得多危險。老人的這一次下山,昆侖山上不明白的人太多了,但唯獨下山的那個老人,此刻心中一片明亮。

那便是,老人他自己要去走的道啊!

另一邊的房間裡,那名少年終於顫抖著將放在眼前的信件打開。

“師父,您的字寫得真是太難看了!簡直醜到讓我都難以辨認,我必須睜大眼睛才能勉強看清楚一些內容。”少年坐在八仙桌前,顫巍巍地抓著手中的信,不停地念叨著。

“山河啊,當年打開這封信的時候,為師已經在下山的路上了,為師知曉你並未睡熟,但你卻沒有醒來攔住為師,或者說是沒有和為師最後來一次告彆,這可能就是咱們師徒倆達成的默契吧。為師膝下無子嗣,這些年來早已把當成了自己的徒孫。為師的這一身醫術,如今也都已經傳授給了你,為師甚是欣慰!”

“如果說當初收你為徒,為師是你山河的造化,那麼你便是為師暗淡日子裡的一道光。為師,此行一去,多半是不會再回來了,人生哪有這麼多回頭路,再說了為師也不要走這回頭路。正所謂,凡人不過百年,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勿念為師,小山河。”

這一刻,少年的心裡明白到,師父這一趟下山,此去一彆,便是一生。

那一瞬間,少年眼前的那一團燭光,變得很大,明明眼前的燭光十分明亮,卻已經看不清手中這封信上麵的字跡。燭光也燒得很紅,滾燙的臉上不知是被燭光照紅的,還是少年情到深處不能自已……

“師父!師父……”少年的聲音裡,有些嘶啞。

屋子的門被輕輕地吹開,一陣微風吹過,八仙桌上麵的那本書被緩緩翻開……

《尋經點穴》:上麵記載了這位老人對人體裡各種經脈和穴位的研究記載。名字取得很俗氣,卻是讓李山河受益一生,後來李山河行走江湖時施展出來的“點穴術”,便是從這本書上麵感悟而出。

用百草子的話來說,他隻是一個學醫術的老頭,可不敢高攀那些吟詩作樂的大風流詩人,醫書嘛,總歸還是實用一些就好了。

書裡的內容就如書名,每一處記載,上麵都解釋得十分詳細,似乎這位老人,很怕自己不在他徒兒的身邊,徒兒會看不懂這書上的內容。

至於那本《百草經》,老人總算是帶走了。用老人的話來講,這一次下山,除了要去看一看師父眼中的這個天下,還得給《百草經》的後麵幾頁抹上濃厚的一筆,隻有這樣他才對得起師父當年的苦心傳承。

或許,這就叫有始有終,也叫有傳有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