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圍在篝火旁,清點的物資與損失,眾人隻希望明天老天能夠給點好運。
可夜間,一部騎兵,悄悄摸上了這裡,像是惡狠狠的豺狼一般,在暗處緊緊跟隨,盯著獵物的動向,等待狼群的到來。
幾日後
蕭玨一行人,在路途中被人攔住,扣押了下來,而接待他們的是一位名叫檀石槐的鮮卑人。
多虧蕭玨等人,常年與外族打交道,宇文乂也是鮮卑人,知道如何討他們歡心。得以保全性命,但隊伍中強壯的馬匹,輕便的絲綢接近全失。
不少如劉屯一樣的小商販,痛哭流涕,但又無能為力,隻得將怒火傾瀉到蕭玨等人身上,將他們逐出隊伍,丟棄在荒郊野嶺。
蕭玨等人現在身無分文,其他人威望不夠,不足以繼續領導,已不到千人的隊伍也離心離德,不久散去。
蕭玨自己與幾位兄弟帶著各自的家族成員,在當地人的接濟下,度過了幾天的困難時期。
幸運的是,蕭玨故地回遊,居然找到了被丟棄的鐵器與金銀。
“他們不應該埋,在沙底之下嗎?”蕭玨心中疑惑,將他們統統收下。
靠著這些東西和剩餘的畜牲,蕭玨等人從商人轉為商牧,招納或拉攏當地人,建了一個千餘人的接近於部落的組織。
在統合資源後,也成為了當地一個不小的力量。
蕭玨通過收納與安置,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將勢力越來越大。在容納與尊重對方思想的同時,也向他們輸出自家的思想文化。
畢竟,自己出身名門,家中也有經學傳承。
蕭玨一如既往的處理內務,幾年後,隨著不斷壯大,事務也越來越多,自己的逐漸衰老,也讓蕭玨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日漸立下,為了以後,於是結合自身與經驗,製定了一套輔助製度。
立了一些輔助職務,輔助自家的一方麵的權利,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大家推舉蕭為首,具有第一決策權。
心中有數,便從中提拔出韓,王,楊,陳,張五家,為輔助班底,幫助處理底層內務。
周邊民族兄弟,如宇文,禿發,慕容,拓跋,拔拔、獨孤想自己圈子的同時,必須接受一部分教育和被教育的情況。
表現良好的兄弟,可以獲得自家的提拔,親自給予漢姓的當眾榮譽。
這一項決策,很快得以通過。
管理,表彰,教育,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促進了蕭玨自身的發展。通過貿易可以穩定周邊的危險勢力,表彰可以凝聚人心,教育避免胡化的同時,也讓一部分異族明白文化認同的力量。
又是6年過去,那時蕭玨解決生存危機後,治理當地後,心中便燃起了一個龐大的夢想。
“來這裡多久了,不知道,隻看見每年的沙塵如潮汐般往複。從那日算起,應該來了13年了。”
可惜,天不假年。
蕭玨在臨終前,回光返照,將自己的兩個嫡子,三個庶子,兩個長女,一個次女叫到跟前。
十分鄭重的囑咐道:“你們也要記住你們來自漢地,無論麵對什麼困難,你們應相互團結,不然必生亂局。”
最後又指了指西邊說道:“西域,乃是我朝領土,我沒有機會再從兵革之事,隻希望死後西域故土能夠被收複。”
“等國泰民安之時,你們一定要回到祖地,莫要忘記自己的身份,隻希望祖先莫要怪罪。”
隨後蕭玨,看著最幼小的小女兒,悠悠寬慰的講起了故事。
當年大漢博望侯,被困險地數年,不辱使命持節不失。
耿恭堅守城池,帶領最後士兵東歸,十三將士終生入玉門。
最後蕭玨將大兒子留下,將他和一眾人叫了過來。
“我兒,蕭域,雖無大略,但為人寬和,謹慎務實,無小過,將來也不會犯何大錯,商道方麵有所成就,得益於多年跟隨與教導,我甚慰也。”
“還望諸位儘力幫助,人這一生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我隻做了兩點。我這一生也有一悲,一恨,一罪。”
“未能,登堂入室振興家族,悲也…”
“未能,提刀上馬,收複故土,恨也!”
“行商倒馬,貪圖一時。耽誤了眾兄弟,不能重返故鄉是我一生最大的過錯。你們未有抱怨,反而多有幫助,伯賢之幸也!”
“唉!唉!”
“唉!”
眾人淚流滿麵失聲痛哭:“父親!”×7
“嗯……安靜,安靜安靜……”
蕭域:“還不安靜!走,你們都離開!”
…………
晚間,大漢蕭玨病死於臥榻,其子蕭域等子輩,完成後事。
162年,蕭域正式接過權利與義務。
(為了形容,需要給這個如火燭一般的小勢力,一個稱謂是必要的,就暫且命名為“光複軍”。),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