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工具(1 / 2)

蕭駿從豫州離開,路途之中,儘量放慢,同時寫了一篇招賢文,用來,拉攏那些因為兵災。流離失所的人才、百姓。

“可適,去看看,前麵怎麼停下了?你去探一探,可是鵬舉下的令?”蕭駿騎在馬上,見到大軍停止,不由疑惑。

“主公,休息片刻,我這就前去。”折可適一抽馬鞭,疾馳而去。

回來之時,折可適眼眶微紅,說希望蕭駿先去一看。

蕭駿來到一片已是雜草叢生的田野上。

肉眼可見,到處是死者的遺骸,他們的身上穿的還是春夏之季的單衣。

蕭駿走上前去,上麵爬著的蟲子,腐爛的屍臭,軍中不少人嘔了出來。

嶽鵬舉,帶著他麾下的將士,將這些屍體堆積,開始挖掘一個接一個的深坑。

蕭駿捏住鼻子,叫來眾人打掃戰場。下令大軍後撤,在遠處駐紮。

安排人手,將那些暴露荒原的屍骨進行掩埋,來年的這裡,可能長出植被。當然,此地流亡的百姓,可能更希望化作稻粟。

大軍就這樣乾了兩天,軍中不少人因此痛哭,他們可能在裡麵看到相識的人,為之哀痛,以至於傷了身體一天咽不下米水。

蕭駿從地上,捧起一刨土,細看這土還是紅的,眼角的淚水不禁下流。

待風吹起,手便逐漸鬆下,泥土沙塵順著風飛了起來,吹到遠方去了。

“願你們長眠安息,乘著此風,帶著靈魂,回到心安故鄉去吧。”蕭駿,接著又用不同的語言吟了唱了三遍。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舉動,蕭駿在軍中,就獲得了極高的尊重,畢竟自己現在的軍隊幾乎都是收編的黃巾軍了,在回去的路上,遇到饑餓的他們,還要將他們收編才是,人是救不完的,但能救還是救吧。

埋葬昔日的戰友,望戰爭早日遠離。

最後實在埋不過來,蕭駿隻得在自己這裡已經成常規的方法,將他們火葬後,再挖再填入土中。

夕陽西下,眾將領開始陸續紮營休息。

蕭駿,看著寫著獨特字體,第一眼下去,就知道是誰寫的了。

怎麼形容呢?人家寫字都是一撇一捺看起來井井有條,工整!他的字很是特彆,像是小孩拿筆畫拚字,斷斷續續。

蕭駿感歎道:“工匠的技巧,跟藝術家沒有什麼區彆。隨著時代的跟進,技藝有很大進步。”

內容簡單明了,是先前吩咐的工匠李定寫的:神臂弓已做好,還望速來。

軍器司

“大人,這是您要的弓弩,在下,已和眾兄弟,打造出來了。”李定,雙手捧著神臂弓,獻給蕭駿。

這神臂弓的結構,與蕭駿常見的踏張弩不同。似弓而旋鐙。以鐙距地而張之。

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麵牙發,麻繩紮絲為弦。弓身長三尺三寸,弦長二尺五寸。

(宋代一尺31.6cm,弓長約1米又4厘米,弓弦是79厘米。)

聽李定做完簡單介紹,蕭駿也不禁感歎,工匠的精益求精的藝術。

結合強弓之威,弩機之便。神臂弓,配合上機械巧力,加上腳蹬。蕭駿接過來試用一番,很是滿意。

李定說在屋內測試時,他推算有效距離是三百步。

全力激發,威力之大,在一定距離內,將重型鐵片紮甲洞穿,也毫無沒有問題。

蕭駿現在手上拿的這支,是他最初發明時的粗製品。以後會做一些強化改進,射程與威力,肯定還能提升一步。

見李定一副儘在把握,越說越起勁的樣子,蕭駿也不禁誇讚

“叔平,為我發明利器,欣喜還來不及,隻是你要多加注意,神臂弓現在還在測試階段,此前我有些操之過急。若非出自你手,暫且不要輕易下令派人製造。”

“還是多以鎧甲,原先弓弩為重,儘量填補上軍中空缺。”

“若因為不合格,發生反弓等危險之事。你們這些人每損失一個,萬分心疼都不為過。”蕭駿捶胸頓足,囑托他們多加注意。

之前招出李定的時候,蕭駿的一個想法也在腦中浮現。

用上10積分點,跟係統,換了一包削好的鉛筆。

“想想,先畫一個輪盤,添繩子,手搖旋杆,在繩頭加鉤子,一個鉤子不夠,得做雙的樣式,手搖杆也是一樣的。”蕭駿在腦海中,構造出東西的樣式,通過素描的手法,十分寫實的把絞盤畫了出來,最後交給李定,讓他帶師傅幫忙做一批。

先畫完整體的工具三視圖,再將各個零件樣式,按照一定比例畫出,填上名字,添加上李定,看得懂的標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