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虎牢關大戰(一)(1 / 2)

看看這滿堂之人,張角需要勝利,眾帥有求勝之心,項燕見識過張良的才學,有尊敬之心。不少軍中萬人敵,就算沒有計謀,他也想破賊滅漢。

最後一些人也陸陸續續,提出問題,張良給他們一一解答,

問實行方法的,張良並給予詳細的補充解釋,手把腳的教他們,如何選擇勇士,如何整編小隊,如何協同進攻。

幾乎是免費上了一堂戰法科普。

論客觀條件的,張良便說,之前大勝,你們繳獲精良鎧甲,武器,已經在裝備已經沒有區彆。隨後指責他們心中怯戰,弄得他們麵色羞愧啞口無言。

“張良先生,可是來自穎川?據說那裡是百家之首儒家的聚集地之一,對了,張良先生,既然博學多才,想必也聽過百家之秘?”

“如今天下動亂,人心不定。張良先生,是如何孤身一人來到此處的?”

太平軍中的大哥黃巢,一直沒有發言,因為他知道,問張良謀略兵法,這些隻會加深張角等人對他的關注。

而他這一問,要放在疑點之上,堵住他的威勢。

這一下子,憑黃巢的聲譽,可算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對呀,這種人來路不明,萬一是詐降獻策之計,豈不是中了圈套。

正所謂疑人不用,孤身一人就敢來此,還能攀上項燕,形跡可疑。

黃巢的這一問可謂是,重中之重,剛還在心中感歎的張角,在如此情形是非麵前,也不由得嚴肅起來。

之後的提問,也是推到了點上,百家雖然不是鐵板一塊,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看法。

而他們大多數人,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存在,有的不屑於朝廷權威,清心寡欲。有的一門心思鑽研技藝。

是一群地方精英,門下弟子眾多,實力強勁,既能威脅朝廷,也能威脅自己。

要知道穎川郡,可就在自己的勢力控製之內,那張良是儒家派來的人?

張良若是百家之人,此次前來,必定是有事相求。若不是,那就是跟太平軍有血仇的敵人了,因為黃巢等人在兗州、豫州、冀州,可以說是言而無信,殘暴至極。

這種人就算沒有仇,若錄用,必須監視起來。若不是,寧可殺錯,也絕不放過的存在。

張良心中暗想:“我明明已經改了口音,這黃巢果然厲害,居然還能猜出我是穎川人?但也隻能到此,沒有證據。再說,這些他們都沒能力證實。”

“況且,這無關緊要,他們之中自有人,相助於我。”

“嗯,就算失策,我也早留了後手……”

隨後張良,直接點出破綻,黃巢的這一切都是推斷,並沒有證據。

褪去自己文弱的表象,於是指責道,一個早已打出旗號,為天下漢人謀太平的軍隊,居然容不下一個平常書生。

他入營及獻策,帶著虔誠而來,如今,存亡危在旦夕。人才來投,僅僅是因為可疑,無從證據,便帶著偏見,以刀劍相逼,豈不是毀了自己聲譽?

黃巢冷哼一聲,張良太危險了,若不是眾人在旁,營帳之內,他早就拔出佩刀砍了對方。

砍了他,可能會使自家的勢力失去一位良臣,那對方何嘗不是呢?

“此人身份可疑,左右,還不速速拿下!”黃巢拍桌而起,嗬斥道

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惹了周圍不少人為之一驚,第一次見到,黃巢這個樣子,他當初也是個書生角色,對內嚴厲,對外狠辣行事風格。

更有著同齡人,不具備的穩重,可沒想到,還有嫉賢妒能的一麵,一下子,給不少人看到了。

洪秀全率先點開話題,勸導張角,說是張良是穎川人,這隻是黃巢的猜測,張良說的是江南的鄉音,他最為熟悉。與黃巢對抗,為其辯解。

張步也指出,人家前來投靠,我們應該以禮相待。如今漢室腐朽,災禍不息。對方也有可能是受到影響,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如之前改的口號,傳出去的大義,我們是要率兵入洛,討伐無道的漢室,廢暴君,清君側的正義之師。

怎麼可以擅自殺戮,這跟暴君有什麼區彆,這會寒了天下人之心,再加上此人氣度不凡,有獻策之功,更應該重賞獎勵才是,現在無故殺之,我軍營中亦有敵探,這事若傳出去,日後誰還敢投靠他們。

大軍內部又開始爭論不休,要麼就是認為,殺了他沒什麼大事,寧可殺錯,絕不放過,力挺黃巢。

另一派的觀點是,沒有鐵證之下,就要殺了,有獻策之功的張良,實在太過荒謬。

兩派為之爭論,相互彈劾對方的不是。

依然穩坐中席的張良,將這一切儘收眼底,麵色平靜,心中暗笑。

裡應外合,攻敵薄弱,說起來簡單,黃巾軍外強中乾,內部最大的問題已然浮現,無論如何都會爆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