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對於徐勣上了疑心,再加上他軍中有羅士信、姚興,自身統帥也高,還不知道技能如何呢,變數太大不能用。
徐勣為了給父親報仇,口頭對外,打的一直是荊州軍的旗號,秦昊也並不知道徐勣被蕭駿收編了這檔事。
秦昊還感歎了一句,諸葛亮三分天下有他的道理,果然是人傑地靈,實力強勁,王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手下居然握著這樣的實力。
那以後劉表入主荊州要怎麼辦呢?
秦昊應該是知道有蕭駿這一號人的,再加上,蕭駿隻是荊南四郡守之一,一郡長官罷了,有荊州刺史的威脅大嗎?
不過是運氣好,得了個嶽飛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他手下可是有白起,這位殺神的,不是什麼首要敵人。
先前,也就是拿下定襄後。秦昊目光就一直關注在,寧州刺史蕭域身上。
這是將來必定掃除的障礙,就在自家肘腋之間,要知道,寧州與並州的距離,就是一條黃河的差距。
他帳下的人物,秦昊已經派人打聽了一遍,好家夥,統帥有速不台、魏冉,政治有範仲淹。(剩下的人,秦昊的人就打聽不到了,因為聽風攔在了麵前,韋孝寬鐵壁神帥,去的人無一生還。)
光就打聽到這些,秦昊就覺得如芒在背,但考慮天下情況,他還從沒聽說過蕭域除了保境安民,教化民生。就沒聽說過有什麼大的動作了。
等到,秦昊知道李淵,楊堅,趙匡胤這些開國皇帝出世時,已經得不到收益的秦昊,隻能將目標下放。
先關注那些,注定要成為敵人的家夥。其中也少不了王猛的勸導,
王猛說,蕭域是漢家北麵屏障之一,無故圖之,隻會成為拖累,增添禍患,沒有好處。
他善於洞察人心,此人一直作為漢家臣子,再加上,寧州一帶,已經被他治理了民生和諧,輕易圖謀,打起來絕非一年三月能夠解決的,隻會多一個宿敵,無濟於事。
王猛知道秦昊,有吞天下之心,但也分清事況才是,他們手中才不過兩郡之守,怎能和一州之地對抗。
況且人家地無大亂,民生也愈加安定,不僅有塞上江南,作為牧馬之地,有精兵強將庇護,更是能通西域戎狄之地,進行貿易。對他的情報,也知之甚少。
最後的結果,隻有兩種可能。
抵抗不了,自家兵敗最後一無所成,另一種可能就是兩敗俱傷,損其根基,沒了雁門、河套兩地之力,防禦衰落。
兩方大戰,難免走漏消息。到時候西北兩方的戎狄,鐵木真、耶律阿保機等一批人,會聯合南下,成為得利的漁翁,到時候就是生靈塗炭,禍亂千裡。
王猛的建議是,先取並州為基業,鄴城是河北重鎮,拿下城池,再趁勢掃清各方抵抗,便能控製整個冀州,再跟河北的劉虞公孫氏聯盟,變能保證後方安定。
收招,並、冀兩州之兵,聚河北之糧,西可定寧州,取得雲、朔、九原三郡之地,奪塞上江南,以及眾多水草牧場。
或者是拿河東,入關中,奪隴山,聚山河之險,防中原之兵,先握漢中之道,後開高祖之業。
甚至是可以,據兩州之力,爭奪青徐二州,南渡黃河,東出彭城,兩麵出擊入中原爭雄,奠定根基,成就霸業。
秦昊聽著這一切,敬佩無比,差點就要因為自己的短視,而延誤時機。
相比於諸葛亮隆中對,王猛這一招可以說,一招三解,各有各的好處,沒想到自己的選擇可以這麼多。
確實啊,曹老板不就是在消化了河北,才有了,大舉出兵的底氣嗎?
若不是在赤壁遭逢挫折,到時候渡過長江,奪了三吳之地,孫劉兩家戰敗之後,再想翻盤,那就需要,極小概率的事件了。
秦昊聽得如此勸告,也打消了之前的步數,這個成熟的戰略,很適合自己之後的發展。
最重要的原因,未來的袁紹、劉虞、公孫瓚這些人物他都很熟悉,劉虞麾下有劉徹,那衛霍雙星也大概率在那,這個老好人,與其交好便可。
公孫瓚性情雖烈,但直來直去,為人爽快,有豪俠氣,秦昊熟讀三國的他,對此也很清楚。
但要先解決黃巾之亂,隻是等待時機,這個戰略便可著手實行。
而虎牢的戰火,還未停息。,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