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中不斷對比盤算,對於勝敗的結果越來越清晰,逐漸自信起來。
離他最近的李道玄,一臉崇拜的看著他的堂哥,也披著一件定製的合身金色重甲,帶上鐵盔,背著弓箭,手中拿著長刀。
他體格壯碩,身上有著蓬勃朝氣,可以說他是軍中統帥中最年輕的小將,跟一比李世民小了五歲,甚至比李元霸、李元吉還要小上一歲。
李道玄(604-622年)為人謹厚好武,舉止文雅。唐朝建立後,授柱國、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淮陽王。
跟隨秦王李世民,常在其左右,征討劉武周,對戰宋金剛,率先登城衝入敵陣,時年十七歲。
數次與王世衝交戰,虎牢關大戰之時,趁亂出擊在竇建德軍中多次衝殺,以至於身中數箭,史書上的形容是飛矢亂下、箭矢著身如猖,多如蝟毛。
若不是勇力過人加上鎧甲精良,尋常人早就死了,人雖無大事,但坐騎估計傷的不輕。李世民見此,便把自己的備用馬讓給他,沒讓他繼續衝殺,將其留在身邊。如劉秀與賈複故事。
後在討伐劉黑闥叛亂時,遭到老將史萬寶看輕陽奉陰違,兩人不和,陷入重圍,後力戰生死,時年僅十九歲。
消息傳來,李世民聞之,為其哀傷流涕,歎道:“道玄終始從我,見我深入賊陣,所向必克,意嘗企慕,所以每陣先登,蓋學於我。惜其年少,不遂遠圖。”
“世民哥,世民哥!”李道玄見第一聲無用,將嗓音逐漸提高,李世民回過神來,從沉思中驚醒。
“世民哥,各位將軍已經就位,玄甲、驍果、飛熊皆在此處,既然要去敵營襲擾,還請李主軍下令出擊。”李道玄見堂哥回神,於是繼續說道
李世民先是應了一聲,又把李孝恭、賀若弼叫到跟前。
“好,李孝恭,我命你為此次突襲主帥,負責此次行動,黃巾軍中能人不少,不可傲慢行事,切忌貪功冒進之事,若對方回神憑借馬匹之力速速撤離。”
“是,孝恭,謹遵將軍一切命令。”李孝恭領命後拱手謝道。
李世民也是說著差不多的話,讓賀若弼做好先鋒之事。
準備妥善,便奔著黃巾軍突襲而去。
李世民則是又調了三萬兵馬出營。
之前通過探子,打探了邙山地勢,在不遠的地方找了一處天然寶地,仿佛就是為了伏擊而準備的。
李世民這一次並沒有選擇隨軍破陣,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埋伏,以前都是入水抓魚,現在他卻要誘魚上鉤。
這不符合他個人習慣的行為,很快就有人向他提出問題。
李世民的好兄弟柴紹,多謀善略,一時也想不通問道:“世民,那玄甲軍、府宅私兵都是你訓練的,為何不親自動手誘敵,而不派道玄前來埋伏?”
劉文靜也回道:“柴將軍,世明此次重在埋伏,水無常勢,兵無常形,要根據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側重。”
“這樣吧,我給柴將軍舉個例子。”
“胡人多畏懼權貴,仰慕血脈尊貴之人,最近西涼馬騰又卷土重來,打出旗號說是伏波馬援之後,惹得涼州不少人前去投奔。”
“我有一個朋友在張溫府中效力,聽聞寧州刺史蕭域,鎮守河套,能夠以少勝多,正是利用了此點,鮮卑貴族宇文氏、慕容氏,軍中將帥,原先大多是胡人的部落酋長,最近聽說還有一位羌族公主,更是尊貴無比。”
“將軍少年英雄,借助董卓等人的名望衝陣,胡人自然害怕,畏手畏腳,入陣破敵也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