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怎麼會不知道,所謂武宗遺命,都是楊廷和的意思罷了。後來雖然楊廷和父子因為大禮議與嘉靖鬨翻,甚至鬨出了左順門之變,但是嘉靖隻是流放了楊慎,讓楊廷和致仕罷了。但是等到嘉靖八年,楊廷和去世。
此時的嘉靖已經坐穩了皇位,對楊廷和就不再客氣了,首先是嘉靖七年(1528年),《明倫大典》修成,世宗重定議禮諸臣之罪,楊廷和被定為罪魁。世宗降敕稱楊廷和“為罪之魁,以定策國老自居,(以)門生天子視朕”,將其削職為民。
嘉靖八年(1529年)五月,楊恒去世,楊廷和哀痛過度。六月二十一日(7月25日),楊廷和在新都“端坐而逝”,享年七十一歲。以庶民禮下葬新都城西父親楊春墓旁。一代權相就此落幕。
楊廷和對嘉靖的陰影實在是太大,導致嘉靖對閣臣的防範十分之嚴厲。之前夏言為何被殺?他與曾銑圖謀複套隻不過是個誘因,嘉靖對他早就不滿,隻不過借此爆發出來了而已。
夏言為相,專橫跋扈,不容許任何人跟他作對,夏言重回相位後,一心排除異己,被他罷官、治罪的多達十餘人,其中包括唐龍、王暐、王用賓、何鼇等,引起嘉靖的不滿。同時夏言與曾銑的關係也被嘉靖懷疑,一個首輔,一個手紈兵符的邊關帥臣,在朝堂上互相呼應,這才是嘉靖最終動了殺心的原因。
對於徐階,嘉靖一直不太信任的原因就是他的心學背景。因為自正德以來,陽明心學的勢力壯大,朝堂中的官員不少是王門弟子,其中徐階更是執牛耳者,徐階熱衷於談論心學,更熱衷於提拔心學後進,在朝堂和地方擁有一大批擁躉,他們從地方州縣到京師六部,科道禦史,甚至翰林院、大理寺等衙門都有王門弟子。
嘉靖對徐階深感忌憚就在於此,他不但是嘉靖二十六年會試主考,有三百多進士門生,更要命的就是就是遍布朝堂的王門弟子,這才是嘉靖不放心的地方。
萬一日後徐階真的成為首輔,依靠自己的門生和王學門人大權獨攬,自己這個皇帝就危險了。所以嘉靖雖然知道嚴嵩的貪婪,但是從未動過更換嚴嵩的想法。
因為嚴嵩的所謂嚴黨,隻不過由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和嚴嵩的門生組成,根本對嘉靖構不成威脅,嚴嵩之所以能夠坐穩首輔的位置,靠的是嘉靖的聖眷,一旦嘉靖厭棄他,嚴黨頃刻之間就會土崩瓦解。
故而這次對嚴嵩的彈劾被嘉靖視為徐階挑戰首輔之位,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朕給你你可以收著,朕不給,你不能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