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嵩很少歸家,當初自己出生時,才回義陽看望過一次。
“估計是在外聽到你的名聲,回來考校你一番吧!”韓亮說道。
“是,孩兒稍後便返回義陽!”韓玄說道,便起身退去。
回到臥房,韓玄讓小喜子收拾行李,牽來馬匹。
不敢有絲毫耽擱,飛身縱馬,二人出了宛城,直奔通往義陽的小道,策馬飛奔離去。
終於在天徹底黑下前,馬不停蹄、風塵仆仆地趕到韓氏塢堡外。
此時剛到三月末旬,正值農田裡春耕播種的時期。
家族裡的佃戶,正從田裡陸陸續續扛著農具,或是牽著耕牛,從正門邊的偏門趕回韓氏塢堡內。
韓氏塢堡內居住著大量人口,世族兼並土地、隱藏人口已是常態。
據韓玄所知塢堡內生活的人口少說也有五六千人,但官府登記在冊的人口卻隻有兩千多人。
這還隻是太平盛世沒有戰亂的時代,等日後黃巾起義、軍閥混戰、流民四起時,家族還不知道又要隱藏多少戶口呢!
韓玄勒住韁繩使馬停下,為了不驚擾入塢堡的佃戶,翻身下馬牽著韁繩,快步走向正門。
剛回到自家莊園內,就見母親和自己的弟弟在院內。
“母親!弟弟!”韓玄激動的喊道。
“兄長,你可回來了!”隻比韓玄小兩歲的韓浩,激動著拽住他的衣襟。
“玄兒,你可回來了,你祖父在大廳內等你呢!”韓母柔聲說道。
“知道了,母親。”韓玄拍了拍韓浩的肩膀,問道“浩弟乖不乖呀!功課有沒有好好溫習?”
隻是半年不見,居然都長這麼高了!
“當然!”韓浩嘴硬道,不過四處亂飄的眼睛出賣了他。
“那晚上我可要好好考校一番。”韓玄道。
“兄長,我晚上等你!”韓浩逃也似地跑回去,準備趁著些許時間重新溫習一下。
韓玄告彆母親,回到臥房內快速地清洗了一身風塵,換了件乾淨的衣裳,整理一番儀容後,才進入大廳內。
隻見廳內一位年近六旬,頭發胡須具已花白,麵皮白淨,慈眉善目的老者。
正坐在金絲楠木的椅子上,一手捧著竹簡默讀。
“孫兒,見過祖父!”韓玄施禮道。
韓嵩沒有抬頭,而是問道“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這句是摘自《論語》中,先進篇孔子說過的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學習了禮樂而後做官的,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後學習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讓我來選用人才,那麼我讚成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韓玄頓時心下了然,這是祖父韓嵩在考校他,是否真的擁有真才實學,是否真如外界傳言那般,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