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沒錯,今日此役大勝!”董卓見此也不再推辭。
命人將張梁的頭顱取走,便繞開韓玄,策馬回到自己的營帳。
見董卓走遠,曹操這才走過來。眼神變幻莫測,調侃道“沒想到,賢弟竟也精通阿諛奉承,曲意逢迎之術。”
韓玄毫不避諱曹操的目光,開口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董卓回到自己的營帳,看著桌上擺著的張梁頭顱,麵色陰沉。
彆看董卓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他可是漢恒帝時期的老人。
青年時的董卓曾擔任過羽林郎,簡單說就是在皇帝身邊站崗的。
但也不要因此小瞧這個官職,畢竟羽林郎可是有著“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稱號。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擠不進去。
作為皇帝貼身的武官,董卓那些年在洛陽見過太多朝堂上的派係紛爭,各種陰謀、陽謀、詭計……
雖然他是寒門子弟,遊俠出身,不通儒家經史,但不代表他沒有文化。能夠在未來控製了皇帝,長安和洛陽兩地的存在,自然是有一定城府和政治的。
董卓將此次戰況,略微修飾了一下,寫成戰報。
又將張梁的頭顱做了防腐處理,並用木盒裝起。
派遣士兵騎馬,將其與戰報一起送至洛陽。
時光飛逝,洛陽那邊很快就傳來消息,除了一些辭藻華麗的表揚外,就是不斷督促他儘快出兵,剿滅剩下的黃巾軍。
董卓見此,頓時感到一陣的頭痛。
廣宗城城高牆厚,守軍遠超於己方,根本無法強攻。
對於廣宗這個難啃的硬骨頭,他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的計策。
在他看來,至少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攻陷廣宗城。
但朝廷那邊的催促可不會停止,讓他儘快出兵,平複黃巾。
於是,董卓隻好將目標轉移至,張寶所駐紮的下曲陽。
下曲陽與廣宗城,成犄角之勢,可互相救援。
在之前廣宗城外與張角大戰時,董卓曾分出一路精兵,在下曲陽與廣宗城中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並成功擊退了張寶這支援軍。
因此,董卓覺得盤踞於下曲陽的張寶不足為慮。
一時間,董卓有了棄圍廣宗城,轉攻下曲陽的想法。
董卓並不認為自己之前的戰術有什麼問題,如果不是需要分兵阻攔張寶的援軍。
外加韓玄、曹操、宗員手握一眾兵馬的三人,與他離心離德,不聽從指揮。
因而導致他手底下兵力不足,否則的話自己一定會取得勝利,定然能將張角一舉剿滅。
董卓吸取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決定讓韓玄、曹操、宗員三人,率領本部人馬繼續圍困廣宗城,並以主將的身份命令他們,阻擋張角派往的援軍。
其次,並聯絡巨鹿太守郭典率領冀州軍,與他兵合一處,一起圍攻下曲陽。
對於董卓的決定,韓玄並沒有反對。
反正他是不打算跟董卓混在一起的,留守圍困廣宗正合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