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撈出,並用木槌搗碎,洗去粗殼與青皮隻留下粗纖維,如同苧麻一般。
最後放入木桶中,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發酵一日,次日,撈出放入鍋中,去除其上的木屑。熬煮八日八夜,待其冷卻放入溪流中漂洗三天,完全洗去石灰。
二次放入鍋中,將草木灰拌入嫩竹纖維中,進行堿蒸。取出放入木桶內,以草木灰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反複十餘日,嫩竹纖維褪去木色泛白。
洗淨後,搗成爛泥形成紙漿。放入水槽中,摻入獼猴桃藤的汁液,使其紙漿懸於水中。
此時造紙已經進行到了最後一步,韓玄特地趕來觀看。
心中有些忐忑,這畢竟關乎到他日後的大計,容不得他不上心。
隻見幾個工匠,共同抬起一個五尺長,兩尺半的抄紙竹簾。
這種竹簾是用三年以上的竹子,分成細絲,編織而成。
工匠們動作整齊劃一,將竹簾投入紙槽中拾起,那簾子上麵就有一層薄薄的紙漿。
取下簾子倒扣在放紙的竹席上,揭去簾子,一張紙就出來了,疊積千萬張,便將其壓實,使其水分散去,讓紙更加平整緊實。
之後工匠們便會將濕潤的竹紙,貼在整齊的木板下,在太陽的炙烤下,變得更加乾燥。
韓玄看著工匠們,將紙張揭下,修剪四周雜邊,一張一米半長,半米寬的竹紙便徹底完工了。
“大人,請看。”工匠將一摞竹紙交給韓玄。
“終於,成了!”韓玄眼中難言激動,他可是抓心撓肝的等了近四個月的時間。
伸手一摸,這竹紙質地良好,光滑柔韌,韌性強。用指尖摩擦不起毛茸,很是緊實。除了紙張有些發黃外,倒也沒有其他問題。
畢竟瑕不掩瑜,誰讓這竹紙製作成本極低,原料隻需要嫩竹,便可製造出上品的紙張。
要知道南方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在江夏便有一片竹海。隻要人手充足,便可以大批量製造紙張,完全不擔心材料不夠。
韓玄將這竹紙取出一張,鋪平放在一旁的桌案上,拿起一旁的毛筆,沾滿墨汁。
他的動作行雲流水,手挽穩健,每一次移動都自然流暢,每個字都形如鬆柏般蒼勁有力。
“字跡清晰,吸附力極強,墨汁不會暈染,好紙!”韓玄幾乎忍不住要大笑,隨即對著一旁的工匠道“這個月的工錢翻三倍!從今日起,儘可能多的造紙。”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周圍的工匠一聽,頓時充滿了乾勁。
隨後韓玄捧著一摞竹紙,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指尖在竹紙上輕輕的敲打著,他的眼神迷離,陷入思考中。
隨著便宜便捷的竹紙問世,韓玄手底下便有了打破氏族禁錮知識的成本。
士大夫們之所以高高在上,無非就是他們掌握著書籍和知識。
在以前無論是紙張還是簡帛,製造難度太大,數量稀少,因此大漢並沒有多少的書籍流傳與民間。
有這竹紙在手,他便可以通過印刷術,印刷大量的書籍。
終有一日,他能讓天下所有人都能讀上書。
這樣氏族的壟斷階層,在一定程度上便會被打破。
不過,這得需要循序漸進,目下尚且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