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曹操看郭嘉有不同意見,便轉頭問道,“奉孝何出此言那?”
“回稟丞相,我軍連年征戰,士卒已疲,且前日聞得劉備正欲攻取西涼,如若西涼歸劉,其必揮軍東進威脅我長安,”郭嘉憂慮道,“屆時,西邊長安告急,東部又與孫策酣戰焦灼,我軍兩線作戰,必難長久。不若引戰火至孫劉之間,我軍乘勢取利如何?”
“嗯,如何引戰火至孫劉之間呢?”曹操問道。
“襄陽西邊的上庸屬漢中歸雍州管轄,而巴郡和永安則歸益州管轄,此三地目前皆屬孫策,”郭嘉笑笑說道,“而漢中和成都日前已被劉備所占,不若主公向天子奏表,封劉備為益州牧,統領雍州益州兩地事宜,如此一來,劉備必會在上庸,巴郡,永安三地用兵,那孫策必然無暇北顧,劉備亦不會再東征,我軍便有足夠時間充實後方和兵員了。”
“嘿嘿,奉孝妙計!隻怕……”賈詡在旁陰陽怪氣的說道,“隻怕那劉備不願接受我們的敕封啊!”
“哈哈,”郭嘉笑道,“劉備必然會接受的!”
“那是為何呀?”曹操也大惑不解。
“一,此敕封乃皇帝下詔,雖說劉備對曹公不敬,但是自命為皇叔,其不敢不受。二,此敕封對劉備百利無一害,既可擴大其勢力疆土,又讓其得以名正言順統轄。三,如若劉備公然反對朝廷不願接受敕封,我亦可恩威並施,以涼州為餌,再屯重兵於長安。那涼州已被劉備攻打多日,我軍自是敗多勝少,但劉備也急難圖之,再加上馬超在涼州頗有聲望,涼州恐難保矣,可以以涼州賜給劉備,其必樂於接受。敕封有此三利,想那劉備並無弗受之理。”
“奉孝此言甚是!”曹操說道,“隻是這邊孫策,可有何應對之策嗎?”
不待郭嘉開口,賈詡趕忙拱手說道:“微臣認為,那孫策的軍師龐統已死,孫策隻是個武夫猛漢,誠不足慮也,臣願提一旅之師,再擺絕陣,必能擒得孫策以獻主公!”
“這……”曹操聽賈詡這麼說,也有點動心,他忙斜眼瞟向郭嘉,似乎征求他的意見。
“文和所言不無道理,隻是……”郭嘉似乎想到了什麼。
“隻是什麼?”曹操問道。
“我感覺此人未必隻是一勇夫,主公不可輕視之。”郭嘉想了想,“當前再動兵並非上策,不若丞相再上一表,敕封孫策如何?”
“這……孫策跟劉備不同,怕是不願受封吧?”曹操質疑道。
“孫策不願受封無妨,但其弟孫權或許會願意呢?”郭嘉笑道。
“封孫權?”曹操驚訝。“封他什麼?”
“主公可以奏稟皇帝,封孫策為荊州牧,封孫權為揚州牧。”郭嘉回道。
“這是何意呀?”曹操沒明白郭嘉的意圖。
“如此一來,孫策必不願受封,孫權乃孫策之弟,定亦不願受封,”郭嘉笑道,“不願受封也無妨,但那孫權懾於孫策之威久矣,吾觀其誌不在小,且那孫策連年征戰於荊襄和西川,揚州江東一代孫權甚得民心,倘若朝廷同時敕封二人,那孫權雖口不願受,但心中自然竊喜,假以時日,其心或有異誌,待後若有‘蕭牆之變’,孫吳必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