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村的村民因為罐頭廠的原因,知道我的名字,也願意相信我的能力,積極的出資,參與到新企業的建設當中來,你們的這個解釋能說得通,但是塔山村也不是戶戶都有錢吧,每一戶都能夠拿得出錢出來?”陳平問道。
他規定最低的出資額是50,不是幾塊錢。
放在幾十年後,50塊錢可能就隻是一頓外賣的數額,但是放在這會兒,哪怕是在城市裡麵,也是好多人一個半月的工資收入。
更彆談在農村,50塊錢更是比較大的一筆資金。
總歸有一些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連50塊錢都拿不出來,比方家裡隻剩下老人,沒有壯勞力,再比方家裡隻有孤兒寡母,再比方家裡雖然有勞力,可是有家庭成員生病,醫藥費拖垮了家庭。
等等。
這樣的家庭50塊錢是拿不出來的。
陳平很想知道這種家庭情況,羅永明和王長安是怎麼解決的,怎麼說服這樣的家庭出資。
說這些話的時候,陳平將遞過來的紙張抖開,上麵詳細的登記了每一戶出資的金額。
排在最開頭的是羅世平,出資5萬元!
這家夥!
上一次旅遊景點的生意,羅世平因為有顧忌,沒有參與進去,後麵非常後悔,現在終於找到機會了,一次性就出資5萬塊錢。
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比其他村民出資要高出很多。
“這個簡單,隻要他們願意出資,願意跟著陳鎮長你做生意,總歸是能夠想到辦法籌錢的,50塊錢說少不少,但是說多也不多,再怎麼著也能夠湊到。”羅永明笑著說道,“信用社就有錢,隻要開張證明你就能夠貸到款。”
“村民實在是拿不出錢,又想要出資,跟著做生意,發財致富,就由村裡證明,讓他們去信用社貸款,信用社現在有錢了,彆說貸個幾百塊錢,就是貸個一兩千塊錢,隻要寫張證明,就能夠成。”
這會兒的確有許多貸款政策,優惠還很大,鼓勵農民貸款,幫助農業生產,不過好多人貸了款之後卻不是用來農業生產,而是用來做生意,或者蓋房子。
這個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在國人的理念中,借錢實際上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要不是被逼的沒有辦法,沒有人會去借錢。
真要淪落到借錢的地步,說明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而且借的錢是要還的,能夠過得下去,就繼續過著。
實誠人輕易不借錢。
所以,那些敢於邁出這一步,主動去借錢的,大多數時候來講,都是比較大膽的,是在農村之中思路比較活躍的,思路活躍的,就不會死守著田地,所以這些人借了錢之後,很多時候都不是放在農業生產方麵,而是自己做生意,再就是建房子娶媳婦。
先前信用社裡麵沒有多少儲蓄,畢竟整個鳳山鎮日子都過得非常苦,從村民到鎮政府,日子都是緊巴巴的,後麵情況好轉了不少,鎮上不少錢放到了信用社,就是果農,賺了一些錢後,也放在了信用社,信用社的儲蓄額上升了不少。
村民去借錢,幾百幾千塊錢都能夠借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