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平的描述,一眾人原本從文章中了解的一些錯誤認知發生了轉變。
很多事情,通過不一樣的描述,隻說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隱去不談,便能將動機掩蓋下去。獲取信息的渠道太過單一,最是能愚民。
“多讀書是沒有錯的,但是一定要從各種途徑去了解所讀的知識正確與否,腦中要保持著懷疑的精神。”陳平說道。
“再回到先前的問題,我說在50年之內,咱們國家的經濟體量能夠產生非常大的變化,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增長。”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文化,有著不服輸的精神,有著勤勞樸實的精神,而且最重要的是咱們不比美國人差,美國人沒有多麼的高貴,有句話叫作,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夠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給中國人一個機會,那麼我們便能夠再次崛起,我們這頭雄獅必然會從沉睡之中蘇醒,讓世界震驚。”
“美國人能夠做到的事,咱們同樣也能夠做到,而改革開放便是這個機會,便是這個支點!”
陳平看似講了許多無關的事情,但卻很好的激發了一眾師生,包括社會人士的熱情,點燃了一眾人內心的那團信心之火!
做任何事情,需要信心,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
在麵對失敗時,堅信再多來幾次就會成功,對目標非常的堅信,對所走的路非常堅信,這樣才能走到最後!
陳平就是在強調這條路是對的,能走到更高,走的更遠!
在演講台的旁邊,一名校領導對王誌明低聲的說道,“陳平同誌講的好啊,繞了一圈,又回來了,主題沒有跑偏,一直強調的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並且對改革開放非常的有信心。”
“我看下麵不少人神情都非常的激動,他這一番談話讓眾人重拾了信心。”
信心難得。
特彆是在前幾十年,抱著巨大的信念,卻走了錯路的情況下,調個頭,不少人又擔心同樣會走錯路。
這個時候,需要一個鮮明的觀點,作為引航明燈,站在前方指引著眾人將這條路走下去!
“他的演講的確是有理有據,而且講的東西也很對,彆說這些學生了,就是我,也很難有出國的機會,對國外的了解都是通過電視,通過雜誌,的確是有如陳平同誌說的這種情況,不少文章對國外的描述過於美好了,看過之後,原本還真的以為是文章裡描寫的那種情況,現在看來,是自己有很多誤解,那些文章不懷好意。”王誌明說道。
“其實,在看那些文章的時候,我還納悶,難道人性跟不同人種之間有關係嗎?人性不應該是跟文明程度有關係嗎?現在看來,我的懷疑是對的,人性這個東西大多數都是一樣的,不分人種,或許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在對孩子的問題方麵,比我們要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理智,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就比我們的孩子更加的優秀,他們的父母就比我們的父母更會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