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有蓁寶》全本免費閱讀
分家文書上寫道:父母蘇正祿與張氏得蘇家村的院子,三畝田地和家中的老牛以及犁田工具,鍋碗瓢盆按人頭分一人一隻,兩個水缸以及糧食八石(約四百八十斤),雞鴨豬按戶平分,長子蘇有書分得鎮上的小院和九畝田地,鍋碗瓢盆若乾,兩隻水缸以及糧食七石,雞鴨豬半扇,二老跟著長子,等日後二老乾不動活了,由長子負責主要的養老事宜,等去世之後二老的家產也隻歸長子所有。
蘇有誌和蘇有山得的東西差不多,分彆得九畝田地,八兩銀子和各六石糧食,各半扇豬,兩隻雞一隻鴨,鋤頭鐮刀斧頭等農具若乾,鍋碗瓢盆若乾,以及他們自己屋裡的幾個箱子,一個桌子,幾個凳子,和一張床。
蘇有寶年歲還小,暫不分家,跟著二老過,本來該他得的東西也暫放在二老名下,等他成家後再分給他。
而分出去的蘇有誌和蘇有山每年要給二老一兩半錢的贍養費。
陳氏從蘇有山手上接過碎銀子和幾吊銅錢,心下微涼。
這些東西看著不少,但實際放在他們家實則是極不公平的。
不說彆的,就說鎮上的那座院子,至少也是值六十兩的,更不要說家裡之前賣了一個小食肆有足足四十兩。
蘇有山歎了一口氣,把文書收了起來,“娘的,意思是說家裡能拿出來的錢都在這裡了,總共也就拿了九兩銀子出來,給我和二哥分。”蘇有山抿了抿嘴,“後麵二哥又說了大哥教書收的束修的事,鬨了一場,本來隻得四兩錢,又得了四兩。”
桌子上還剩了一兩多的碎銀子蘇有誌拿了,當時蘇有誌鬨得那一下,蘇正祿臉沉的的可怕,十分不好看。
蘇有山那時候心裡也不好受,但啥也說不出口,如鯁在喉,已經到了這一步,也顧不得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