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原本就是古人在行酒令時玩的一個遊戲,聽說是因為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得名。
他們行飛花令的規則是指定一個字,然後所有參與者依次背誦,要求必須背出含有指定字的詩句,其他人背過的詩你便不能再背了,如此反複,那麼能背的詩句越來越少,一直到其他人都背不出,最後一個人則贏了。
當然這是最基礎的,高級版本的則是現場作詩,直到其他人作不出來。
眼前參與人多,所以用的是基礎版本。
柳青青聽力好,幾個回合下來,她便知道此次行的花令是“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商人重利輕彆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寫月的詩,曆史上實在是太多太多,所以這一圈圈輪下來,氣氛很是熱鬨,也沒有很快就結束。
很快,結果出來了。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得勝的並不是唐師兄,而是一位小公子,年約十五六歲。
“這人好像沒有在書院見過。”芬芬小娘子比鄭小娘子的消息還要靈通些,書院有名有姓的厲害師兄她基本都認識。
“是嗎?這人從哪裡冒出來的。”
“不知道。咦,韻兒,你瞧他好像有酒窩,長得還挺俊的。”
“是嗎?我看看。”
“也就過得去吧!”
柳青青覺得對麵的小公子好似往她們這邊望了一眼,不過很快又轉過去了,難道是她的錯覺?
“啊,唐師兄要走了。韻兒,我們再跟著出去看一下好不好?”
柳青青被兩個小娘子拖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的人是真的多,密密麻麻,還有人在高呼唐師兄的名字,這陣仗有些大。
柳青青蹙了蹙眉頭,她趕緊扯著兩個小娘子拐入了另外一條大街上,準備走另外一條路去到前麵。
就在這時,突然遠處的人群中好像發生了混亂。
有人大喊著“橋塌了!”聲音此起彼伏,且越來越大,人群開始驚慌失措,紛紛朝著嶽陽樓這邊湧來。
前麵那座橋是嶽州有名的鵲橋。
鵲橋的橋身陡峭,位置比岸邊高出許多,是非常好的觀賞河中燈展的地方,因此,每年中秋佳節,四麵八方的百姓會聚齊到這裡,這裡也是嶽州老百姓的一個打卡點。
橋下河岸兩邊則掛滿了燈籠,還有許多商販在這擺攤,燈火通明。
若是橋塌了,那麼後果不敢想象。
柳青青她們不知道的是,今晚河中燈展開始了一段時間後,站在河道後排的百姓想要到前麵去觀看,不停的前擠。當時,也有一些前排的人想要離開,這向裡、向外的一個人流對衝,於是就造成了混亂的開端。
人群擠在河岸邊的一小塊地方上,挨肩接踵,腳下幾乎沒有可以挪動的地方,也沒有多餘的地方來容納後續不斷過來的人,這樣更是造成了擁堵。
柳青青看著周圍不斷湧來的人群,她迅速的上下左右掃視,很快發現了幾米外有一個地方可以暫避。
她帶著一行人來到一處酒樓的窗戶下,然後一手提著一個人,踩著酒樓放著的竹架子,把人送到了酒樓的走廊裡。
等幾個人都提了上來,柳青青便對著鄭小娘子交代,“韻兒,你們就待在這裡不要出去亂走,下麵太混亂了,容易出事,聽到沒!”又交代幾個仆役務必要守好門窗,彆讓人趁亂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