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初有個愛看網文的室友,某天,那個室友興奮地告訴他看到一篇小說裡有個和他同名同姓的人物。
他正逢老教授的課冗長又無聊,就讓室友發過來瞧瞧。
書中的主角是個皇帝,登基不久但是管不住一顆想要旅遊的心,時常打著微服私訪的名義帶著幾行人就四處玩樂。
和他同名同姓的人三十多歲中舉,做了個地方官,仗著天高皇帝遠就作威作福,貪汙受賄,強搶民女,草芥人命,簡直無惡不作。
誰曾想,皇帝微服私訪到他的地界,他還在天子眼皮下蹦躂,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滿門抄斬以平民怨。
他懂了,這個反派出現的目的就是給皇帝的民聲威望加一的。
那天下課後,應有初一本書敲在室友的頭上罵道:“你才是大貪官。”
室友嬉皮笑臉:“以我多年看文的經驗告訴你,建議你全文背誦,當心你真的穿書。”
應有初記得當時還罵他有病,現在想來真是後悔,怎麼沒聽室友的話全文背誦呢?
書中這個朝代叫大越朝,一個架空的朝代,這個世界擁有三種性彆,除了男女這兩種,還有一種是哥兒,具有男性特征卻能懷孕生子。
但哥兒的社會地位比女性的低一等,僅僅是因為哥兒不易懷孕,不好生養,所以哥兒一般嫁給沒錢的百姓當夫郎或者給有錢人當小妾。
對此,應有初表示嗤之以鼻,他最討厭性彆歧視了。
如今,應有初穿到大越已經三天了,他逐漸接受自己穿書這個事實,無比慶幸自己穿過來得早,原身才十八歲,還沒當上貪官,一切都來得及。
原身年幼失母,父親是村裡有名的木匠,憑著一身好手藝賺了不少銀錢,才有資本供年幼的原主上學讀書,十二歲那年考試上童生,一時名聲大噪。
而他聽到的誇讚多了,自然也覺得自己是封侯拜相之才,平時對村裡的人更是多有諷刺,認為和這些泥腿子生活在一起不符他以後高貴的身份,後來這不滿延申到對自己父母身上,覺得是他們沒有給他一個世家出身。
然而原身以為自己是天降紫微星,之後讀書逐漸鬆懈下來,這就導致他考了六年都沒考上秀才,學堂的夫子拿他做反麵教材,用“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來警惕學生。
偏生這句話被村裡上學啟蒙的小孩傳到村裡,還給大人繪聲繪色的描述夫子這句話的意思,原身覺得丟了顏麵,竟設計想要陷害這個小孩子。
不曾想,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搭進去了,原身是想推這孩子落水,結果自己先沒站穩掉河裡了。
這小孩不知道原主想害他,見他落水還找人幫忙救他,救上岸的原身一直昏迷不醒,後麵應有初就穿過來了。
應有初長歎一口氣,原身真是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相公,外頭熱,你回屋坐著吧。”
俞安出聲打斷他的飄遠的思緒,應有初抬眼看著站在他麵前羞澀的哥兒。
這是他一覺醒來白得的漂亮小夫郎。
應有初本來就喜歡男的,俞安也確實是他喜歡的類型,可這進度跨越得太大,跳過了相識相知相愛,直奔主題,他一時間身份還接受不過來。
他暗歎一口氣,自他醒來,俞安總覺得他弱不禁風,對他百般照顧,其喪心病狂程度恨不得吃飯都替他嚼碎了。
“無事,我想看看爹是怎麼做夏簟的?”
夏簟類似現代人的涼席,如今天氣炎熱,應有初是沒想到古代的天氣竟能這麼熱,怕是快到四十度了吧。
昨天晚上熱得睡不著,他一個人悄悄在院子裡納涼被起夜應財撞見,了解他睡不著的原因後,應財一早就進山砍些毛竹回來給兒子和兒媳做夏簟。
應有初上輩子的父母在他小時候離異,並早早的組建新的家庭,從小作為被父母嫌棄的他沒感受過父愛。
或許是他擁有了原身的記憶,並不排斥應財帶給他的父愛。
“有初你想來試試嗎?”應財給竹子劈開一個小口,順著口子一撕,兩根寬度均勻的竹條做好了。
應財從前是有心想要教一教兒子學木工,不想他在讀書一條路上死磕,多一門技術百無一害的事,不過原身並不領情,反而瞧不起父親做這些低賤的活兒。
“好啊。”應有初點頭躍躍欲試。
應財教兒子如何剖篾,俞安則是進屋繼續織還未完成的布。
應有初聽著屋內傳來的機杼聲,他在外麵和父親做涼席,萌生出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的感覺來。
“爹,今天就能把涼,不,夏簟編出來嗎?”
應有初生疏地撕開竹條,要把著竹條撕到五毫米的寬度,這著實難住他了,他已經撕壞好幾根了。
“早著呢,這裡弄好後,還要去簧,勻篾,煮篾等等,好幾道工序,做粗一些也要三四天。”
應有初驚訝,他以為把竹子撕成條狀再編製起來就行了,現在才知道做一床涼席竟這麼複雜。
“這也太麻煩了,要不彆做了。”應有初勸阻道。
這涼席他也不是非睡不可,隻是才穿過來對天氣有些不適應罷了,這樣勞煩父親給他做,他良心不安呐。
“左右無事,做張夏簟打發時間也好。”
應有初點頭仔細看父親的動作後,照葫蘆畫瓢也成功做出兩根竹條,雖然他的效率極低,父親做好十根左右,他才做好兩根,但這是他成功的一大步。
應財低著頭做竹篾思來想去還是對兒子說:“有初,你知道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應有初搖頭,他的記憶裡沒有父母給他解釋名字的緣由,不過在村裡孩子普遍叫狗蛋,柱子和翠花,和他的名字顯得格格不入。
“當年你娘生下你時正逢一位僧人路過化緣,他見與你有緣,我們也想你受到菩薩的庇佑平安一生,便讓他給你起名,當時,高僧看過你後,隻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善終’,你的名字就是取其中二字而來。我和你娘都是鄉下人,不懂什麼意思,隻希望你平安順遂就好。”
應有初愣神,若原主能不忘自己讀書的初心便不會年滿十八也不中秀才,更不會落得書中那樣滿門抄斬的淒涼下場。
父親和他說這些,是希望他不要太過於執著功名,過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