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媒體和網民都隔空論戰,吵得非常洶湧澎湃。
其實這種爭論是沒有對錯可言的,畢竟延伸了太多其他層次的矛盾,誰會真的就劇論劇......但確有勝敗可論。
三國還沒播到一半,就有個港島的老電影人,tvb已經退役的高層,在亞洲周刊的報道裡說了一些看似公允,實際上特彆扯淡的話。
“橫向對比,三國當然沒有戰國那麼優秀,層次完全不一樣的。”
“我不是說三國不好,而是沒那麼好。場麵當然沒得說,砸錢多嘛,大陸人也多,跑龍套的管夠,但是他們美學境界不一樣,我們可以看豐臣秀吉這個櫻花樹下獨酌的長鏡頭,獨酌,望月,抽刀,一句台詞也沒有,但都能看得出他內心的痛苦掙紮,他剖腹前的準備動作,一絲不苟。”
“櫻花花瓣那麼輕,可是落在刀上,他的刀明顯的被壓低了,就好像有人按住他的刀,阻止他自殺。”
“整個畫麵和人物融合在一起,壓抑的好美。”
“三國裡甚至有很多配色和構圖,有明顯學習日式美學的痕跡......”
“而且戰國裡的很多重要角色,年輕時和老年時都是用不同年齡段的演員飾演,這就很合理,看得很舒服?為什麼要讓年輕演員演老人呢?一看就是假的嘛。”
“我不會拿小山津和曹一方比,同樣的年輕演員,小山津的演技張力太強了,曹一方沒有什麼亮點,我不知道為什麼經常有人對比這兩個演員,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層麵的對比。”
“而且影視劇灌水也是一個大毛病,大陸的片子湊集數現象太嚴重,一百二十集,觀眾沒有耐心......”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三國在港島還沒放到一半,甚至他可能沒怎麼看。
網民當然是破口大罵。
這其實沒什麼用,大家各有各的立場。
比較難堪的是當三國後來在日苯播出,並且火爆後。
戰國的製作人藤原秀一卻對三國大為追捧。
他在一檔主題是拍攝電視劇幕後籌備工作的紀錄片裡很興奮的說:
“三國比戰國拍得要優秀,看完以後我很慚愧,當然,這一點我也有責任,我太過中規中矩,我們的導演,沒有發揮的餘地。”
“相似的地方的確有,日本的美學借鑒中國許多,我們的美學其實是在中國傳統的美學裡做減法,從唐代開始,中國的美學太多樣化,我們吸收精簡後,才有了日苯的八大美學......”
“導演是我的好友,他曾經說,他的鏡頭調度都深受兩位導演的影響,其中一位是中國的項華清導演......”
“如果戰國能拍得長一點就好了......”
至於另一位英俊的年輕男演員小山津。
他在自己的新劇宣傳時,被問及三國中演司馬懿的曹一方。
他就鞠躬,然後嘎嘎嘎的笑。
“對,仰慕已久。”
“對,約不到人。”
“上次去中國,一方君在忙。”
“上周去,一方君還在忙,好像聽說去國外忙了。”
“一方君真的很辛苦,我應當學習他的工作精神。”
被媒體逼問,他再鞠躬。
“我沒有辦法演好四十歲以上的角色,所以不能貫徹角色的一生,隻能勞煩**前輩飾演四十歲以後,我很抱歉。”
“我也希望我能儘快追上一方君的表演水平,我會繼續努力。”
隨即又失笑,對身旁女演員道:“好難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