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渭水離彆(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6038 字 6個月前

渭水之畔,兄弟幾人下馬攀談許久,依依惜彆。

“七郎果決而有力量。但凡事量力而行,不可焦躁,有事可寫信告訴父兄。”

李霅拍著李瑄的肩膀。

“大兄。”

李瑄緊緊握住李霅的手。

長兄如父,李適之在當刑部尚書前一直不在長安,李霅對他最照顧。

“長安的多少彆離,都在這渭橋之上。”

李適之在一旁感慨。

“昨夜孩兒的建議,父親要好好想想。”

李瑄不想說這些,而是又提醒李適之一句。

昨晚李瑄與李適之促膝長談到半夜。主要是整飭兵部,以防李林甫抓住把柄。

隻要李適之將兵部抓牢固,以李隆基現在對李適之的信任,即便李林甫動用“羅鉗吉網”,也不可能“攻陷”兵部。

甚至李適之可以反告汙蔑,夠李林甫喝一壺。

前世李適之因兵部官吏貪汙罷相,那時候,李適之已經不被李隆基信任,他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為父知道要怎麼做了,以後有什麼事情,一定會與心腹幕僚討論,防止是老匹夫的陰謀。”李適之微微點頭,又道:“將為父寫的書信,交給王忠嗣,他會照顧七郎。那豐安軍使陳回光或許等不到你去,就會被調回長安。”

“孩兒明白。”

王忠嗣剛正不阿,治軍嚴謹,李瑄估計李適之的親筆信不一定有用。

李瑄也不打算交給王忠嗣。

“東晉時司馬道子因為經常酗酒,使朝野王公大失所望,眾叛親離,父親還是要節製一些。”

重新上馬後,李瑄向李適之提醒。

主要是李適之太能喝酒了,幾乎無酒不歡。

特彆是不上朝的時候,喝得酩酊大醉。李瑄擔心這一點被有心人利用。

“為父以後會少飲美酒!”

李適之隨口一說,但並沒有將這話放在心上。

唐人誰會不愛酒呢?

更何況是飲中八仙。

“大兄、三兄、四兄、五兄告辭,父親注意身體。”

最後向李適之和兄長們行一禮,李瑄騎馬上渭橋。

此時,渭水橋上,行人和過往商人不少。

他們都知道,這是長安權貴,送行親子,不敢靠近冒犯。

李瑄在渭水橋中央,勒馬側身,大聲向李適之吟唱:

“孩兒立誌出鄉關,不建功勳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通俗易懂的小詩,卻感人肺腑。

聲音傳得很遠,岸邊的李適之聽得一清二楚。

“七郎!”

李適之聽到李瑄為他吟唱的詩,萬般不舍,想要叫停李瑄。

但李瑄已經馳馬過渭水橋,揚塵愈遠。

羅興的馬上掛兩弓,背著包袱跟在李瑄身後。

一句“人生無處不青山”,觸動李適之心弦,讓他捂住眼睛。

他是堂堂宰相,怎麼能在眾目睽睽下流淚呢。

李霅和李季卿趕忙上前安撫李適之。

想到李瑄的年紀,他們心中也難過起來,李瑄這段是時間的表現,讓他們忘記,李瑄才十六而已!

看李適之和李霅、李季卿等父子相擁,泣不成聲,路過的行人,聞者落淚。

這首詩傳開後,對長安的青年影響巨大。

引起一時的從軍熱潮。

即便戰死,又何必埋葬在故鄉的土地,國家到處都是秀麗壯闊的山河。

李隆基讀後,都誇讚李瑄“忠貞果毅”,期望“建立功勳”。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