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倒背如流。這段時間念經的時候,就不拿出來了。”
張齊丘遂將他的聖書《金剛經》裝入盒子中。
不與人諍,不與世諍。
……
豐安軍城。
“將軍,馬肉熟了,您先品嘗。”
羅興拿著一塊燉了兩個時辰的馬肉,遞給李瑄。
這一次戰鬥,突厥有一千多匹戰馬死於弩箭和衝陣中。
戰鬥結束,李瑄令士兵把剛死的馬處理一下,讓將士們敞開吃一頓。
即便加上經略軍的近萬士卒,這些馬肉吃到腐爛都吃不完。
馬肉雖不比驢肉、牛肉鮮嫩,但在這個時代,即便再腥、再柴,那也是肉,能讓士兵們垂涎三尺。
李瑄更知道,馬肉營養價值極高。
“先為李虞候、崔將軍送去。”
李瑄向羅興吩咐道。
一夜未休息,他依舊抖擻精神。
頗黎率領騎兵暫且離開,估計是與峽口騎兵彙合。
等其他士兵過河,就算突厥騎兵再來,唐軍也有一戰之力。
李光弼和崔湛吃上馬肉後,李瑄才和士兵們一起吃肉。
雖沒什麼佐料搭配,但李瑄覺得還可以,比想象中的好吃。
李瑄計算士兵們幾天內吃不完死馬,與其讓馬肉腐爛,還不如分給豐安縣的百姓一些。
等戰鬥結束,士兵們定有更鮮美的牛羊。
“在下豐安令劉晏,拜見將軍。”
新任豐安令得知李瑄召見後,立刻趕來。
李瑄過黃河接見他。
“看起來很年輕呐,難道是開元年間名動京城的神童?”
李瑄很驚異,他第一次見劉晏,看起來不到三十歲,就做到縣令的位置。
“虛名而已,將軍才是國之棟梁。”
劉晏算是承認。
“久聞君之大名,幸會!”
李瑄身披甲胄,拱手一禮,以示尊重。
李隆基泰山封禪的時候,年僅十歲的劉晏因文章得到李隆基賞識,被封為太子正字。
當時一手策劃泰山封禪的宰相張說,稱讚劉晏是“國瑞”。
最重要的是,李瑄知道劉晏有宰相之才,更是罕見的理財能手,經濟改革家。
“不敢當。”
劉晏連忙回禮,受寵若驚。
他在長安的時候,就聽說過李瑄的詩歌,聽到李瑄陣斬敵將的事跡。
彆看的文人、詩人在詩文中金戈鐵馬,氣吞萬裡。
但他們從軍都是想成為僚屬,以“奇謀獻策”的方式立功,渴望“樽俎之間,折衝萬裡”。
哪像李瑄,是真刀真槍上戰場,縱馬馳騁。
“可惜有軍命在身,不然一定要領略一下劉縣令的風采。”
李瑄頗為遺憾地說一句。
將來他乾大事,需要有才華的屬下輔佐。
如李禕的兒子李峴,現在的劉晏,隻要有機會,李瑄都會與他們親近,換取他們的好感與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