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言外之意是問張興,想不想跟他一起從軍。
“將軍,真的嗎?我張興敬佩您這樣的英雄,願意成為您的衛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興趕緊起身,向李瑄拜道。
這一直是他心中所想。
他本來沒打算在邊塞從軍,因為他父母在家鄉。
但聽到李瑄生擒雙可汗的事跡,不能自己。
正如李瑄所詩“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他家庭優渥,父母身體健康。待建功立業,衣錦還鄉,再奉養他們。
“張郎成為我的衛士屈才。先在我部下,不會虧待。”李瑄將張興扶起。
張興對他有救命之恩,可不能當他的親衛。有機會李瑄會為張興組建陌刀隊。練習陌刀的技巧,學習陌刀隊的戰術。
“我聽從將軍的安排。”
張興再次拱手。
“來,我們試一試力氣。”
李瑄伸出手腕,意思是想要與張興扳手腕,看他臂力如何。
“將軍,我力氣很大的。”
張興向李瑄說道。
“我能斬將拔旗,力氣也不小。”李瑄嗬嗬一笑。
“好!”
張興是痛快的人,立刻決定與李瑄比試。
桌子不高,兩人盤坐,手腕相接。
“開始!”
李瑄話落,親衛們和酒肆內的人都一眨不眨地看著。
一上來,李瑄就開始發力。
本來還想為李瑄留麵子的張興麵色一變,他感覺到一股巨力襲來,眼看手臂就要傾斜,不得不全力以赴。
但依舊無用。
僅僅一個呼吸,張興的手臂就被壓下去。
“哢嚓!”
在張興手臂落下那一刻,支撐著的桌子支離破碎。
看得眾人瞠目結舌。
“羅興,去結賬,順便把桌子的錢賠償。”李瑄吩咐羅興。
“將軍神力,張興佩服。”
張興愣神後,向李瑄說道。他自以為力大無窮,無人可及。
現在看來,是他坐井觀天。李將軍才是真正的神力。
“走,我帶張郎去一個地方。”
李瑄對張興的力氣很滿意,他在戰場上沒有遇到過這麼大力氣的胡人,絕對可以輕易揮舞陌刀。
結賬離開酒肆,他們來到城外經略軍營。
身為都知兵馬使的李瑄,可以監察、指揮經略軍。
程圭不在,副將來拜見李瑄。
“請王將軍取兩柄陌刀來。”
李瑄來到校場,向副將吩咐道。
不一會,兩柄一丈長的陌刀,被拿到校場。
雙刃寒芒鋒利,看起來攝人心魄。
“張郎,知道這是什麼嗎?”
李瑄問張興。
“長刀。”
張興回答。
“此為陌刀,陌,指的是堅韌與鋒利。刃長四尺,普通長刀沒有這種刃。”
李瑄指著陌刀刃向張興說。
“殺人不需要這麼長的刃。”張興覺得刀設計奇怪。
“殺人是不需要,殺馬需要。”
李瑄說著來到箭靶前,他示意眾人後退,然後雙手持柄,猛然一揮。
“哢!”
靶子被一刀切成兩半,李瑄轉身對眾人道:“如果有勇氣,在敵人戰馬衝鋒的時候,一刀能將戰馬的頭顱斬下。”
陌刀軍斬馬,當然不是隻持陌刀,還要披最厚重的鐵甲,包括護麵。使敵人長矛借助戰馬也難以刺破。
隻要敵騎第一波衝鋒未亂陣腳,就可以“如牆而進”。
“張郎來試一下。”
李瑄看張興吃驚的表情,將另一柄陌刀遞給張興。
以張興的身高和臂展,持陌刀時更合適。
他學李瑄,揮舞斬擊,每一下都勢大力沉。
“哢嚓!”“哢嚓!”
大開大合間,將數個靶子斬成碎片。
張興麵不紅,氣不喘。意味著他可以完美駕馭陌刀。
“將軍,此人持陌刀如執普通刀劍,身軀又如此魁梧,看來是員猛將。不如讓他留在經略軍,我向王帥請他為衙將。”
程圭回到軍營,得知李瑄到軍營後,立刻來到校場上。
他吃驚於張興揮舞陌刀的神態,經略軍右廂找不到這樣的猛人,所以向李瑄討要。
“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在自己軍中悉心培養。程將軍所馭經略軍驍健,即便多一個張興,也無濟於事。”李瑄婉言拒絕。
李瑄打算用張興為陌刀將。
現突厥已滅,朔方在接下來十餘年間,隻有小打小鬨的戰事。
張興不能在這裡明珠蒙塵。
李瑄不想當朔方軍的“儲帥”,那樣即便當上朔方節度使又如何?十年隻能混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功勳。
大唐最大的敵人是擁有超過三百五十萬人的吐蕃。每次寇掠,動輒數十萬騎,牛羊漫山遍野。
那裡才是李瑄的建功之地。
這次回京,李瑄決定自薦到隴右、河西。
李隆基最恨的就是吐蕃,對吐蕃建功的將領,不論是在河西走廊,還是在西域,都會受到恩寵。
“也罷!將軍所愛,怎能爭奪呢!”
程圭雖喜愛,但李瑄不放手,他也沒辦法。現在李瑄成他上司了。
“怎麼樣?”
見張興舞刀回來,李瑄問道。
“將軍,這兵器感覺很合我手。”
張興搖了搖手中陌刀,用起來很順手。
“張郎建功,將在這雙刃之間!”
李瑄指著陌刀,耐人尋味地說出一句話。
張興沒考慮那麼多,他以為這隻是他上戰場的趁手兵器而已。
“這兩口陌刀,上報兵庫,我要將其帶到豐安軍。”
李瑄臨走前向程圭知會一聲。
先拿回去,讓張興練練手。
這樣的小事,程圭讓佐吏記下即可。
日落黃昏,李瑄回到住所時,得知靈武太守陳伯毓已等候多時。
刺客之事,問出一些線索,他特來告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