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8449 字 2024-06-28

拚了命都得不到的絹錢,竟這麼容易獲得如此重的黃金?

他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塊的黃金,也是第一次擁有。

“竟然真有黃金。”

“十兩黃金,在中原應該能買很多地,在隴右應該能買很多羊!”

“這……這麼簡單就得到了嗎?我也會射箭,為什麼不是我啊!”

“十兩黃金,唾手可得。真悔也!”

“我精通射箭,能在三十步射中靶心,我本有機會上前的。”

“我才是有機會,我都已經報名了,誰知正好十個人齊。”

“唉!後悔啊!李將軍可是生擒雙可汗的人,怎麼可能如許括一樣失信呢!”

……

校場上已經亂套了,士兵們呼天搶地,捶胸頓足。

送到手中的黃金,竟然沒把握住!

這晚上如何睡得著!

“多謝將軍的賞賜!”

回過神的十名得金者,向李瑄一拜,感激不儘。

“你們該得,免禮吧!”

李瑄讓他們起身。

“將軍,有人未射中靶心,也能得到黃金嗎?”

突然間,有士兵大聲喊道。

有不甘心的士兵紛紛重複這句話,讓李瑄在嘈雜聲中聽到。

這讓本已得到黃金的五名士兵心中一緊。

他們握緊黃金,生怕失去。

“本將剛才說得十步內中靶子,而非正中靶心。將者為信,不能更改!”

李瑄緩緩說道。

士兵們一聽,還真是,李瑄沒有說正中靶心,隻說射中靶子。

一時間,積石軍士兵對李瑄產生傾佩。

“這裡還有一百兩黃金,以及價值不菲的寶石、玉石!”

李瑄又讓羅興和薛錯,一人端著一個盒子,在士兵中遊走。

所有士兵,兩眼放光。

期待李瑄接下來要說什麼,這次一定要搶著報名。

李瑄卻沒有說話,回到校場前方的高台上。

他一抬手,這次積石軍士兵遵守紀律,包含臨洮軍的所有士兵鴉雀無聲,所有目光集中在李瑄身上。

“吐蕃連年來寇掠積石軍!我積石軍一年辛辛苦苦耕種的麥子,短短幾日,就被吐蕃騎兵劫走數萬石!邊人都稱呼我們積石軍屯區的麥子,為‘吐蕃麥莊’;吐蕃人更是在心裡嘲笑積石軍為懦夫,肆無忌憚。”

“是可忍,孰不可忍!從軍遠征,除了邊功富貴,還要保家衛國。如果再吐蕃人囂張下去,那傾儘黃河之水,也無法洗刷我們的恥辱。”

“這一次,我們蓄勢以待,等待吐蕃人襲來,必讓他們有來無回。”

“不論是積石軍,還是臨洮軍,能立跳蕩的功勳者,皆能分到黃金、寶石、白玉、珍珠。如果這些不夠,我會親自向隴右節度使府衙索要。”

“如果無緣立下跳蕩功也不要緊,此戰之後,節度使府下發的絹錢賞賜,全部分給諸位將士。”

“本將已經了解,之前諸位立功,並非上麵沒有賞賜,而是被積石軍使許括貪墨。待審訊出絹、錢所藏地,將其運回積石軍,儘發給諸位將士!”

李瑄聲如洪鐘,一口氣將要說的話說完。

後方的士兵若沒聽清,會被前方的士兵傳話。

當所有積石軍士兵都明白李瑄的意思後,沸騰起來。

最關鍵的是他們以前的軍功,會有獎勵發下。

如果沒有“十步射金”的事件,他們必然不會相信。

但現在,積石軍士兵們深信不疑。

李瑄明顯和許括不同。

連跟隨李瑄來的一千精騎、一千輕騎、一千弩兵、二百陌刀手,也滿是期待。

同時,士兵們也飽含對吐蕃騎兵的憤怒,正如李瑄所說,這是傾儘黃河水都無法洗刷的恥辱。

他們必要讓吐蕃騎兵見識一下積石軍的厲害。

積石軍士兵的頹勢一掃而空,期待麥子成熟,吐蕃騎兵會來臨,隨李將軍一起建功,一起複仇!

在積石軍城中,一連五天,轉眼過去。

李瑄也審訊出許括將絹、錢藏在何地。

原來在寧塞郡東北部,過黃河後的化成,許括有莊園,錢財都藏在那裡!

其他的副使、判官,果然配合許括,一心吸士兵的血。

許括的親衛,還有兩名衙將,助紂為虐。

李瑄傳信給皇甫惟明,告知他積石軍的情況。

化成的許括莊園,等將屯區麥子收完再去搜查。

校場上,陌刀手整齊排列,鶴立雞群的張興站在前方。

他們按照李瑄方法,演訓陌刀。

從湟水城出發前,李瑄為陌刀手配上魚鱗重甲。

這種重甲在李瑄眼裡還不行。

因為李瑄還需要為給陌刀軍穿上特製內甲,這樣被馬匹撞倒後,不至於被撞死,還能起身再戰。

另外,護麵也要配備。隻需要露眼睛就行。

李瑄在與突厥的戰鬥中發現,許多重甲士兵,往往麵部被射傷,刺傷。

有護麵,不一定能完全防禦,但可以有效防禦,減少傷亡。

“記住!吐蕃騎兵衝過來的時候,不要畏懼。敵人的戰馬衝勢猛,但我們的陌刀更鋒利。就往敵人的馬砍。等敵人落馬,再收割敵人性命!隻要擋住一撥,讓敵騎衝擊之勢停滯,就可以挺刀像一堵牆一樣推進……”

李瑄手持一柄陌刀,在前方鄭重地向陌刀手說道。

這幾天他主要訓練陌刀手,已經提醒過多次。

“遵命!”

雖然士兵們還沒有嘗試過,但他們皆大聲說道。

以前陌刀輔助戰陣,擋在戰馬前的是重裝步兵。

現在陌刀手要自己組陣,橫在陣前,不可能不心虛。

“張將軍,你身為陌刀將,一定要起表率作用,你能穩住,整個陌刀隊才能穩住。”

李瑄又向張興說道。

現在張興和南霽雲,都被任命為衙將。

張興率領陌刀隊,以他勇力能夠服眾。

李瑄分一隊五百精騎,給南霽雲統領。

精騎披明光甲,屬於能衝陣,能騎射的騎兵。

輕騎往往靠騎射、遊弈、追擊製敵。

重騎披魚鱗重甲,馬披具裝,是衝陣的騎兵。

因為吐蕃人也有大量步兵,所以隴右裝備有重騎兵。

有時候重騎衝鋒,可出奇效。

“將軍放心,如果騎兵衝過來,我若後退一步,就提頭來見。”

張興堅定地說道。

李瑄點了點頭,他不會懷疑張興的勇氣。

即便李嗣業率領的陌刀隊,也往往是自己挺身而出,殺個十幾、二十騎後,陣形才穩住。

五天內,李瑄重整積石軍,想到對付吐蕃騎兵的戰術。

“報……”

“啟稟將軍,在邊境麥田附近,看到吐蕃探馬頻頻出現。”

探馬飛奔至校場上,向李瑄稟告。

“有無探測到吐蕃主力的蹤跡?”李瑄詢問。

“回將軍,目前未見。”

探馬回複李瑄。

“再加大一批探馬,繼續探查。一有消息,飛馬回奔!”

李瑄向下達命令。

“江郎中,積石軍屯區的麥子,需要多久能收割?”

李瑄又召來隨軍而來的營田郎中,向他詢問。

“回將軍,在積石城北的麥子,再過兩天就可以收割,但脫粒時不容易,而且脫粒後要多曬一段時間。麥粒變硬,完全成熟還需七八日。”

營田郎中向李瑄回答道。

“吐蕃為防止我軍提前收麥,肯定不會在麥子完熟的時候再來,也就這兩天了。”

李瑄知道吐蕃隨時會來,下令軍隊做好戰鬥準備。

“辛將軍,你分派數隊騎兵,阻攔吐蕃探馬,讓他們無法靠近積石軍城。”

李瑄向辛雲京吩咐道。

“末將遵命!”

辛雲京身長六尺,有勇有謀,剛毅果斷。他雖是辛思廉的兒子,但每一次殺敵都衝在最前方,抓俘虜和殺敵的數量,經常是全軍第一。

此次是他主動請求辛思廉派遣。

他的堂弟辛京杲在朔方寄信,將李瑄描繪地神乎其神。

辛雲京見證李瑄來積石軍第二天,就拿下許括,重整積石軍士氣。

他對年紀比他還小十來歲的李瑄,心生敬佩。

期待在戰場上目睹李瑄的勇力和箭術。

接下來的兩天,辛雲京親自出城將吐蕃探馬阻擋在積石城數裡外。

還手刃數名想拿他領功的吐蕃探馬。

在麥子可以收割的時候,探馬飛奔回積石城,向李瑄稟告,大約有七八千騎,一人雙馬,向唐境挺入。

李瑄加派輕騎出城,射殺吐蕃探馬。

同時,一隊隊士兵,頂著烈日,從積石軍城中跑出。

李瑄站在東城牆上發號施令,士兵們要站在哪裡,要埋伏在哪裡,李瑄安排地清清楚楚。

他眺望積石城外。

黃河兩岸,東南西北的開闊地,到處都是屯區。

河曲之地土壤肥沃,適合耕種。

一望無際的麥田在太陽之下泛著金色的光芒,清涼的風不時吹拂而過,使麥子起伏不斷,猶如金色的海洋。

不一會兒,阡陌之上,儘是唐軍步兵的身影。

大部分步兵來到積石軍城東南麵三裡的一處屯區。

不是排兵布陣,而是收割麥子。

像是因吐蕃騎兵入境,不得已在搶收麥子一樣。

當收割堆積一部分麥子以後,積石軍步兵不再收割,而是站在原地,呈收割麥子的舉動。

在數千名唐軍側翼,還有上千畝麥子。

如果此時吐蕃士兵來攻擊他們,必然會踩踏這一大片麥田而來。

臨洮軍一千強弩手,積石軍五百強弩手,五百重步兵。

還有兩百陌刀手,皆趴在麥田內。

他們身上都有一些麥秸做偽裝。

即便在戰馬上,也看不到趴在麥田中的唐軍強弩手。

儘管汗流浹背,衣服濕透,他們為了軍功,一聲不吭地忍耐著。

等吐蕃騎兵衝來,給敵人致命一擊。

同時,唐軍割麥的步兵看似散亂,實則五十人一隊,皆有陣形。

隻要麥田中的伏兵纏住吐蕃騎兵,他們隨時可以丟下鐮刀,撿起長槍、舉起盾牌,分左右向吐蕃騎兵包抄過去。

積石城中的東門和南門,各有一千騎,列隊待發。

等一交鋒,他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從兩門湧出,精騎由南霽雲率領,繞到吐蕃騎兵後方。

輕騎由辛雲京率領,向吐蕃騎兵側翼展開攻擊。

一切安排好後,李瑄故意減少探馬的數量,讓吐蕃探馬能遠遠望見唐軍在積石城東南“搶收麥子”。

正常情況下,吐蕃騎兵會先收割積石城正南方向邊境屯區的麥子。

估計要兩三天後,才收割到唐軍埋伏的屯區。

李瑄結合之前吐蕃人的舉動,斷定他們得知唐軍在“搶收麥子”後,會用騎兵衝擊唐軍,以搏取軍功。

吐蕃也有完善的軍功製度,馬上堆著麥子,哪有馬上掛著唐軍的腦袋得賞賜。

更何況,隻要擊潰這些唐軍,所有的麥子,都將歸吐蕃!

七千字大更。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