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大鬥軍,會駐紮在涼州城中,畢竟涼州城作為重城,不能沒有駐軍。
而唐軍變成戰略進攻後,大鬥軍擋著祁連山意義不大。
以前是沒有攻下新城。
現在唐軍將新城攻下,改為威戎軍,遏製住吐蕃從祁連山孔道入河西的道路。
另外,李瑄還在九曲設立十個牧監,用以挑選、培養戰馬。
又設立上百個牧場,飼養此戰獲得的牲畜。
九曲的土地,暫時歸為軍屯,由僚屬記錄。
但士兵們不需要耕種,由吐蕃俘虜和吐蕃百姓種植。
一切規劃完畢後,李瑄才開始寫奏折,呈給李隆基。
同時,李瑄讓劉單、岑參、高適,合力寫下《大唐收複九曲賀表》。
唐、吐蕃雙方都需要準備,意味著戰鬥告一段落,可以將賀表呈上。
賀表是記錄將士們在什麼地點什麼環境下英勇殺敵,向聖人求賞賜的。
但李瑄寫下的奏折,是向李隆基建議如何規劃九曲。
設九曲、洮陽兩郡,設牧監、牧區。
除了擴充一萬多士兵,還有改軍。
以及以後對九曲的移民,發展規劃。
此奏折過後,李瑄又寫一封奏折。
是對將士們的晉升奏折。
此次新設威勝、寧邊、金天三軍,多出三個軍使。
李瑄舉薦綏和守捉使高鍇為金天軍使,舉薦平夷守捉使曹盛寧為威勝軍使,舉薦臨洮軍郎將彭任為寧邊軍使。
李瑄這次舉薦高秀岩為隴右節度副使,舉薦為左龍武衛將軍。
安思順為河西節度副使,舉薦為右金吾衛將軍。
雖然李瑄對高秀岩有“叛賊”的印象,但是高秀岩不僅敢衝鋒陷陣,還老老實實聽從李瑄指揮,大戰皆參與。
在節度副大使空缺的情況下,非他莫屬。
按照李瑄定下的軍規,也必是他晉升。
安思順更不用說,戍邊三十多年的老將,光軍使就乾過六次,也該晉升了。
除此之外,李瑄通過僚屬的彙報,和諸軍的記錄,在河西、隴右舉薦十五名副使。
一軍的標配為兩副使。
隻要缺少副使,李瑄都填滿。
李瑄舉薦哥舒翰兼任九曲郡太守,負責管理修建三個驛站。
哥舒翰功勞不小,但沒有職位提拔他,直接給他標榜身份。
慕容曦皓為洮陽郡太守,兼河隴押蕃副使,統領吐穀渾的軍隊。
但李瑄給他的標準是五千步兵,五千騎兵。
其餘吐穀渾男子從事耕種。
按照承諾,吐穀渾貴族的土地、牲畜,李瑄有一半交給吐穀渾諸部。
至於斬殺尚讚磨的南霽雲,擒拿吐蕃大論的車神塞,李瑄沒有吱聲,因為李隆基會封賞。
李瑄估計南霽雲和車神塞都會封大將軍。
其他軍使,李瑄都有奏升職事官。
劉晏、劉單、高適、岑參、楊綰等僚屬的職事官,都被李瑄舉薦晉升一級。
他的舉功合情合理,兵部想挑毛病都挑不出來,白紙黑字記錄的戰功,血淋淋的殺敵數。
其他的郎將、衙將,就不需要舉薦了,李瑄的節度使府衙有權力直接提拔。
他按照軍功,一共提拔十九位郎將,四十一位衙將。
至於其他隊頭、押官,都由諸軍論功提拔,李瑄就不乾預了。
另外,李瑄選了八名殺敵眾多的親衛,提拔為郎將、衙將,將他們安排到赤水軍。
雖然他們想與李瑄並肩作戰,但李瑄還是把他們趕出去。
親衛對他忠誠,此舉也是希望能在將來王者歸來的時候,控製河隴兩軍。
李晟和張萬福,李瑄沒有提拔。他特意詢問過二人,讓他們再留在身旁一段時間。
至於李瑄的死忠羅興、薛錯、廖崢嶸,李瑄更不會放走,以後乾信得過的事情,還要看他們。
有的事情,忠於他的將領不一定敢乾,但羅興、薛錯、廖崢嶸一定會乾。
一天後。
劉單將賀表交給李瑄,讓李瑄觀閱。
此戰攻克五城,在九曲擊殺、俘虜敵人三萬五千餘。
洪濟橋前擊殺敵人一萬餘。
在黃河邊阻擊,擊殺、俘虜敵人五千餘。
在赤嶺擊殺、俘虜敵人近兩千。
在雞心穀血戰,擊殺敵人兩萬三千餘。
合計斬敵、俘虜七萬五千餘。
李瑄在雞心穀損失五千餘士兵,在九曲包括攻城戰臨洮軍、積石軍、吐穀渾、白蘭羌等共損失三千餘士兵。
攻打赤嶺戍堡,戰死七百餘人。
洪濟橋前和樹敦城上損失一千餘名士兵。
另外,還有上千名士兵因疾病,凍傷等非戰鬥減員。
總的來說戰損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大。
但有的事情,是必定要為的。
如在寬闊的雞心穀血戰,當戰鬥至焦灼狀態下,唐軍就會出現大量死傷。
幸虧唐軍在九曲吸引吐蕃,使其放棄繼續攻擊雞心穀,否則將死傷更大。
這些陣亡的士兵,已經被送到湟水旁埋葬。
由高秀岩、安思順主持葬禮,等李瑄回去後回祭拜。
士兵的撫恤一定要如實上報,並去落實。
李瑄看賀表沒問題後,連帶著他寫的奏折,七百裡加急送至長安。
在過年的時候,應該可以傳到長安。
雖然戰端結束,但李瑄還不能離開九曲。
在冰雪消融之前,他的臨洮軍必須駐紮在這裡。
使此地包括吐穀渾、白蘭羌保留五萬以上的騎兵,五萬以上的步兵。
有這十萬兵馬,李瑄無懼吐蕃來攻。
但是李瑄將劉單、高適、段秀實等人派回河西、隴右,招收士兵,補充諸軍。
新組建的九曲三軍,也要儘快將兵馬準備好。
對於白蘭羌李瑄沒有虧待,他們投靠的時候,李瑄承諾過攻破九曲吐蕃,會給他們一定好處。
李瑄從吐穀渾貴族那裡得到的牲畜,賞賜他們五萬頭,又獎賞他們鎖子甲、鐵紮甲兩千副,皮甲三千副,吐蕃老弱婦孺劃給他們五千人。
希望將來的戰鬥,白蘭羌能出大力。
白蘭羌非常擅長高原山地作戰,拉攏威服,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能為他所用。
白蘭羌王得到李瑄的賞賜後,親自過來拜謝李瑄,瞻仰李瑄的神威。
他聽說李瑄能力托樹敦城的千斤閘門,如天神一般。
雖然看起來是血肉之軀,但白蘭羌王感受到李瑄不同常人的英武。
“羌王,黃河你們能過去嗎?”
九曲的第三次大雪在年前降臨,李瑄於樹敦城中宴請白蘭羌王。
兩人相談一刻後,李瑄突然問白蘭羌王。
白蘭羌王今年五十餘歲,他已經任羌王二十年。
由於主動舍棄一些地盤,搬遷到西傾山一帶,使吐蕃始終無法像統治象雄、通頰一樣,統治白蘭羌。
要知道,現在通頰、象雄被吐蕃直接設立十來個東岱,基本上已經被征服。
“黃河的最上遊可是好牧場,以前我們以前在那裡牧羊,隻是現在過不去了,吐蕃將那裡劃分給蘇毗,並設立東岱,有小貢論駐守。”
白蘭羌王是一個人精,知道李瑄這麼問,是想染指黃河的發源地。
那裡高山很多,但也有肥沃的地方,上好的馬場。
“蘇毗的心也不是很穩啊!”
李瑄記得曆史上天寶後期,蘇毗的王子投靠大唐,這其間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元帥您的聲威天下無雙,隻要能將青海攻破,將吐蕃趕出大非川,蘇毗就在眼下了。”
白蘭羌王覺得第一要務,還是青海方向。
李瑄奪走九曲,是奪走吐蕃的命根子。
雖然戰事停止,但李瑄依然在九曲組織十萬漢胡聯軍。
吐蕃明顯不想放棄青海,拚了命的調兵到青海以南,與大唐劍拔弩張。
值此時刻,白蘭羌隻能輔助李瑄,先將吐蕃從青海驅逐。
“有羌王的幫助,青海的蕃賊不足道哉。隻是以後南下的時候,還要看羌王鼎力支持。”
李瑄舉杯笑一聲。
他要用擅長高原山地作戰的白蘭羌做一些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