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3985 字 7個月前

楊氏管事本以為捏住這一點,沒想到撞到李瑄這塊鐵板上。

“靈溪小娘,你們是怎麼回事?”

李瑄不顧跪在地上求饒的楊氏管事,來到裴靈溪這邊問她。

一句靈溪小娘,瞬間讓裴靈溪臉紅,她微微低下頭。

同時,心中也十分欣喜,她以為一年不見,李瑄已經忘記她了。

沒想到李瑄不僅沒忘記她,還記得她的名字。

旁邊的裴泛瞪大眼睛,李將軍怎麼會認識靈溪呢?

她兒女這幾年不是在洛陽,就是在宜壽,不應該見過李將軍才對。

現在李瑄身份尊貴,他們家根本高攀不起。

“回大將軍,獨山園挪動界石,搶我家一千株梨樹。我家想要將界石挪回原位,卻被他們仗勢欺人,我阿兄和家中的家奴都被打傷了!”

裴靈溪停頓一下後,向李瑄盈盈一禮後,落落大方地說道。

她吐字清晰,李瑄一聽就知道原委。

不論是平民百姓的耕地,還是王公貴族的園林,都有界石標定。

挪動界石這操作實在太經典了,李瑄前世的時代,都有發生過。更彆說現在的大唐。

不過楊氏也太黑了,彆人挪也是一點點蠶食,你這一挪就是一千株梨樹,再挪一次,豈不是把裴氏果園鯨吞了?

而且裴靈溪家好歹宰相的後代,看穿著青衣,應是一群家奴,竟然敢打人。

當然,李瑄一點都不意外。

曆史上的幾年後,楊家姐妹、楊銛、楊釗、楊錡與李隆基寵愛的女兒廣寧公主爭過西市門,一名楊氏家奴揮動馬鞭想趕走廣寧公主的馬匹時,打到廣寧公主的衣服,廣寧公主因此落馬。

駙馬程昌裔去立刻下馬攙扶廣寧公主,誰知又被楊氏家奴抽打數鞭。

可見絕非意外,而是楊氏家奴故意為之。

事後,廣寧公主到李隆基那裡哭訴。

李隆基大怒,杖殺楊氏家奴。

然而楊家的人一個都沒責罰,並把駙馬程昌裔免去官職。

如果楊氏沒有縱容家奴,家奴不會囂張到那種地步。

以至於後來那些公主王孫,公卿大臣,寧可得罪聖人,不可得罪楊氏。

得罪聖人一般隻是罷官貶黜,而得罪楊氏死無葬身之地。

“你們這麼做,楊錡知道嗎?”

李瑄扭頭問楊家管事。

“大將軍明鑒,我們沒有挪動裴氏的界石,是裴氏挪動我們楊家的界石。”

楊氏管事眼神閃爍,死不承認。

現在苑監重新劃定獨山園和紫土園,木已成舟。

“絕不是的……我們家的果園本來和獨山園差不多大,現在界石被他們改過後,隻剩下一半。”

裴靈溪連忙向李瑄解釋道。

楊氏管事睜眼說瞎話,讓她非常生氣,更生氣他們這麼騙李將軍。

“果園的大小,苑監都有記載,大將軍可以到苑監查看。”

楊氏管事辯解道。

“回大夫,下官地契上記有分寸。他們給我們的新地契,下官沒有簽字,並不接受。”

裴泛終於發話。

哪有這樣的事情,地被一挪,改個地契,就吞掉他家一半的土地。

“官園原本的方寸大小,司農寺記錄得一清二楚。難道還要讓我去司農寺查驗嗎?”

李瑄厲聲說道。

裴耀卿的子嗣去搶楊錡的果園,這簡直離譜!

閉著眼李瑄都知道這是楊錡一家陰奪裴氏果園。

類似的事情,王公大臣間時有發生。

曆史上王鉷和楊慎矜決裂的時候,楊慎矜陰奪王鉷的田產。還有如高仙芝那樣,迫於畢思琛的威勢,將田產拱手相讓。

權貴們奪人田產的花樣繁多,且無所不用其極,就看誰拳頭更大。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鰍,泥鰍吃泥。

可以用這一條食物鏈表示土地兼並。

大魚為最頂級的權貴,也就是現在的五楊、宰相、皇子公主、內侍省宦官;小魚是文武大臣、一些有權有勢的地方大族;蝦米是地方豪強、地方官吏;泥鰍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隻是被兼並的命,所以隻能“吃泥”。

你讓五楊這種級彆的權貴,去欺負百姓,他們也看不上,那些肉不夠塞牙縫。隻會盯著小魚吃。也就是裴泛這種士族、宰相後代,一口就能咬肥。

李瑄看楊氏管事再次閉嘴,知道他心中已經恐懼。

打他十幾鞭子,是他一個教訓。

他也不想追究到底,和楊氏撕破臉皮。

那樣對他沒好處。

因為僅靠今天的事情,李隆基最多下令處死這些家奴,不會牽連到駙馬楊錡。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李瑄不是沒警告過楊氏,他們不聽,李瑄不會再多說。

“將裴家的梨樹還回去,界石放到原先的位置,等苑監重修地契,就說我說的!”

李瑄沉聲向楊氏管事說道。

“遵命!”

楊氏管事內心掙紮一下,遵從李瑄的命令。

他是聰明人,能聽出李瑄想就此結束。

如果再嘴硬,把李瑄惹毛了,就難以收場了。

“如果我不在的時候,你們再敢亂挪界石,我就把東山園的界石,挪到我腳踩的地方!還有你們這些腦袋,我一個個把你們擰下來。”

李瑄用殺氣騰騰的話向楊氏家奴警告。

特彆是最後一句話,讓在場所有的楊氏家奴心中一顫。

掌握三十萬大軍的李瑄,說起話來太有份量了。

他們覺得李瑄絕不是開玩笑。

楊氏家奴飛快地將十幾塊界石,埋到原位置。

“宜壽令裴泛拜見大夫,多謝李將軍讓下官果園複原。”

這時,裴泛向李瑄一拜。

若非李瑄這個貴人,他們今日很難收場。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李瑄一擺手,相見即是有緣。他得知是楊錡的果園後,正想給楊錡點晦氣。

公主駙馬的身份是尊貴,但比不上如今李瑄的地位。

“大夫之小事,於我家為大事。這份恩情下官會謹記心中,今後大夫若有吩咐,但憑驅使。”

裴泛再次向李瑄一拜。

他一個小小縣令,自然幫不了李瑄什麼。

他在借助此機會,向李瑄表忠心。

以李瑄的權勢,將來稍微提攜他一把,他就能重回長安。

裴耀卿的兒子,不能一輩子穿著綠色衣袍。

當今政局,靠埋頭苦乾幾年,比不上一件送寶物送到五楊手中。

若非李瑄橫空出世,幾年前的朝堂,已是萬馬齊喑。

“勉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有政績,關愛百姓,我會給通往高台的道路。楊樹攔不住,密林也遮不住。”

李瑄拍了拍裴泛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樣子。

如果不知根知底,他不會去向李隆基推薦。

知根知底,也會召到幕府中鍛煉。

顯然,李瑄並不清楚裴泛這個門蔭入仕的人能力如何。

因為李瑄知道大唐有一大半官吏,能力無法承載他們的地位。

出現這種情況後,欲望就會滋生。

“多謝大夫!”

裴泛感慨李瑄有和同齡人不符的成熟,一開口就將百姓放在心上。

他能感受李瑄不是說說而已。

像他父親裴耀卿一樣,關愛百姓。

曾經,裴耀卿上奏李隆基一篇為百姓謀福利的奏折,李隆基看後,覺得裴耀卿是宰相之才,就一直將奏折帶到身邊,提示自己要關愛百姓。

裴泛也沒有氣餒,連宜壽都在談李瑄有入相之勢,如果他在宜壽能做出政績,李瑄一定會提拔他。

裴靈溪在一旁,更感受到李瑄的談吐和博大的風度。

今天李瑄幫助她家渡過難關,讓裴靈溪無以為報。

可是李瑄在她心裡太高大,她不了解李瑄,也不敢跟李瑄多說話。

“李將軍,您還招兵嗎?我要過去跟您一起打吐蕃!”

這時,裴瓔再也忍不住,向李瑄毛遂自薦。

他雙眼明亮,雖然身上狼狽,但說話的時候拍著胸脯,表示自己強壯。

裴泛本想開口罵裴瓔,但一想李瑄在此,如果大郎被李瑄看重,將來在軍中大有可為。

裴瓔本就不是讀書的料子,從軍更有出路。

“與吐蕃大戰,會付出性命,何必自討苦吃。”

李瑄看裴瓔年輕,以為他一時腦熱。

“死在國家邊境,是死得其所,我也不怕吃苦!”

裴瓔緊接著說道,他的表情更加激動,全然不顧父親和妹妹在身邊。

“士族子弟從軍,要麼精通兵法,善於治軍;要麼斬將搴旗,勇力非凡。如果你隻想當一個小兵,我是不建議你去從軍。”

李瑄向裴瓔勸一聲,想讓他知難而退。

“我有力氣,我會馬槊、騎射。”

裴瓔立刻說道。

兵法是沒有的,但勇力他有絕對的自信。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