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認為他們兵馬沒必學吐蕃夜襲犯險。
逼迫吐蕃出現,削弱吐蕃騎兵實力,為迂回的臨洮軍創造時機即可。
李瑄聽後連連點頭,他明白該如何去做了。
“吐蕃突襲我寧寇軍者,為甲騎具裝,是最精銳的禁軍。獨孤將軍陣亡,寧寇軍死傷一千多人,對我軍心有一定影響。”
“李將軍和程將軍,你們將騎兵駐紮在青海南山下,對著大非嶺。不論什麼時候,最起碼要有一萬騎兵騎在馬上。我要去寧寇軍一趟。”
李瑄又向李光弼和程圭吩咐道。
他將河朔騎兵布置在大非嶺這裡,距離寧寇軍營寨隻有十裡不到,吐蕃再想偷襲寧寇軍,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唐軍營寨分散,呈進攻陣形,李瑄不會動搖此布置。
因為他隨時要對大非川發動進攻,關鍵時刻,二十多萬大軍要在短時間內壓上去。
不這樣布置,會貽誤戰機。
“遵命!”
李光弼和程圭領命,下令在位置較高的地方,安營紮寨。
隨後,李瑄率領親衛,到達寧寇軍。
“拜見李帥,末將疏忽,使寧寇軍遭受吐蕃騎兵突襲,獨孤將軍戰死,請李帥責罰!”
見李瑄到來,安思順向李瑄請罪道。
寧寇軍距離大非嶺最近,又在最邊緣,他應該向寧寇軍派遣更多甲士、騎兵駐紮。
“勝敗乃兵家常事!更何況吐蕃留下的屍體不比我們少,還損失二百甲騎具裝。將軍難免陣前亡,待戰爭結束,厚葬獨孤將軍。”
李瑄沒有治安思順的罪。
得知獨孤誕戰死,寧寇軍營寨被破,李瑄也十分生氣。
但戰爭就是這樣,生死有命。
他隻能找機會為獨孤誕報仇,以慰其在天之靈。
馬後炮來講,安思順的布置確實不太細膩。
但任何一個將帥都有自己的考慮,人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
如這一次,唐軍未想到吐蕃會偷襲。
鐵蒺藜的失誤、敵軍的勇猛,也是失敗的因素。
“多謝李帥!”
“吐蕃騎馬留下幾名傷員和昏迷者,審訊後得知是吐蕃第一猛將尚多熱爾帶著其他十七位萬裡挑一的猛將來偷襲。獨孤將軍很可能就是被尚多熱爾殺死。”
“據稱這些吐蕃猛將,是為對付李帥您而彙聚在一起。”
安思順向李瑄謝過後,將這件事告訴李瑄。
提醒李瑄要謹慎,早做防範。
“尚多熱爾嗎?想殺我的人很多,還輪不到他!”
這個人李瑄知道,曆史上是恩蘭達紮路恭攻取河隴、長安的先鋒大將。
隻是沒想到尚多熱爾為吐蕃第一猛將
作為一個民風彪悍,擅於武事的民族,能拿到這個稱號的人,必然有些勇猛。
河隴軍中的頂級猛將,也不一定是尚多熱爾的對手。
更何況吐蕃還有十七個萬裡挑一的猛將。
這些人聚在一起,帶著吐蕃最精銳的虎獅甲士攻破寧寇軍步兵實屬正常。
“王將軍和南將軍現正在迂回至大非川,尺帶珠丹用不了幾天就能收到這條消息。”
“時機暫未成熟,先等待五天時間。這五天時間,逐殺吐蕃探馬,嚴加防範!”
“五天後,對吐蕃主力大軍施加壓力,甲騎具裝在十裡外披上馬甲。所有重甲步兵、弩兵,掩護投石車、床弩車到吐蕃陣前,打擊他們的士氣。”
李瑄安排道。
此時,唐軍在共有上百架床弩車,五十架投石車,有一定規模。
吐蕃營壘眾多,一直拋射,總能對吐蕃造成死傷。
在唐軍十幾萬騎兵的掩護下,兩萬五千著鐵甲的步兵,一萬強弩手,絕對能護住投石車和床弩車。
如果吐蕃敢衝,唐軍就立即應戰。
後麵更多的唐軍也會上前。
李瑄不會讓唐軍衝陣,隻會讓投石機和床弩去折磨吐蕃士兵,讓其疲憊不堪。
為大非川決戰創造時機。
隻要唐軍威逼得緊,在這巴掌大的地方,沒有什麼陰謀詭計。
“李帥,我軍投石車和床弩車靠近吐蕃的營壘,吐蕃一定會想方設法毀掉。”
安思順向李瑄提醒道。
“如此,讓他們見識一下萬弩齊射的威力。看他們的甲騎具裝,能否衝破我大唐的重甲步兵方陣。”
李瑄倒是希望吐蕃產生破壞唐軍投石車和床弩車的想法。
吐蕃騎兵一旦衝擊,這些投石車和床弩車會被推走,讓重步兵頂上。
唐軍河朔會分派一部分騎兵,看住大非川上的駐軍。
在騎兵上,唐軍依然有優勢。
但李瑄不認為吐蕃會衝擊唐軍步兵方陣,而是用更極端的方式,與唐軍大戰。
在李瑄看來,吐蕃現在主動出擊,與唐軍殊死一戰,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隻獲得一些小勝,無法改變最終局麵。
“遵命……”
安思順和高秀岩一起領命。
翌日,唐軍輕騎開始在神箭手的率領下,逐殺吐蕃探馬。
中途下了一場小雪,不影響唐軍出擊。
不久後,雪停下。
吐蕃不服輸,欲與唐軍論輕騎,爭奪視野控製權。
但小隊騎射交鋒,吐蕃騎兵遠非唐軍的對手。
五天時間,最少有上千名吐蕃騎兵,喪生在唐軍精挑細選的輕騎手中。
而吐蕃對唐軍輕騎造成的傷害不足二百。
吐蕃還想創造突襲寧寇軍的戰績,但唐軍自河朔騎兵到來後,完善所有防禦。
現在唐軍的布置是河朔騎兵與赤水軍在兩側。
像一字長蛇陣一樣,兩翼騎兵為機動,擊蛇首,尾動,卷;擊蛇尾,首動,咬。
諸營寨還是以進攻營寨,沒有絲毫變化。
有李瑄坐鎮,河隴諸軍士氣依舊。
吐蕃無從著手,隻能乾著急。
還有許多餿主意,被沒廬窮桑倭兒芒和末結桑東則布聯手否決。
他們認為再等一下。
五日已過,投石車、床弩,都已從九曲運送過來,還是由積石軍操作,推著向大非川而去。
一隊又一隊,身披魚鱗重甲,明光甲的唐軍步兵,以五十人一小隊,五百人一大隊,護衛著投石車和床弩車。
後方皆是身披皮甲,背負強弩,腰掛箭囊,手持長槍的強弩手。
張興率領的陌刀軍也赫然在列,他們在陣形的最前方,能第一時間捍衛投石車和床弩車。
“轟隆隆!”
馬蹄聲和馬匹的嘶吼聲,傳入吐蕃的大營內。
像是數十萬騎一起衝鋒一樣。
唐軍的騎兵,重甲騎兵各一千,分左右翼,若有情況,一起衝擊。
其他的輕騎,都是以軍為一大隊,再分若乾個小隊,由軍使、副使統領。
如赤水軍這種擁有兩萬騎的大軍,精騎與輕騎分開,用於彌補所有的缺口。
李光弼率領河東騎兵,在吐蕃大非嶺諸軍的下方,隻要大非嶺上的七萬吐蕃步兵敢下來,就立刻衝他們一個立足未穩。
不到兩萬騎中,精騎有五千,衝擊力足夠。
程圭率領朔方騎兵,作為預備隊,一旦開戰,哪裡兵力不足,就向哪裡補充。
後方營寨中的唐軍步兵,皆出營寨,隨時以長槍、弓箭手的方陣推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