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1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2881 字 3個月前

三日後,李瑄又帶將領、僚屬,觀看黃河源頭。

他以黃河源頭泉水晶瑩如玉,而流經中原變得混濁而舉例。

希望僚屬和將軍們不忘初心,千萬不要在滾滾歲月中染成黃色,變得猙獰可怕。

許多僚屬和將領都將李瑄的話記在心裡。

高適和岑參分彆寫下《賀李大夫柏海擒讚普》和《與李大夫巡河源》,紀念李瑄將黃河源頭納入版圖的功績。

顏真卿寫下《大河序》,在序前,寫下大非川之戰的始末,有馬踏柏海,有生擒讚普,有過星宿川,有問黃河源頭。其中提到除李瑄外,數十名胡漢將領。

此序字為楷書,威猛剛直,大氣磅礴,李瑄愛不釋手,觀看者稱讚不已。

等李瑄回河西後,會召集能工巧匠將《大河序》和顏真卿的戰表按照顏真卿的字體,刻以大碑,矗立於黃河的源頭。

勒石記功!

黃河是華夏的母親河,無數皇帝、文人夢寐以求黃河的源頭。

李瑄將大唐疆土開拓到黃河源頭,這比平常的開疆擴土功勞更大。

李瑄靈感一來,也寫下《星宿河源歌》,這首五古共二十句,十韻。

此為他第一首原創詩歌。

竟一揮而就,沒有絲毫停頓。

之前李瑄苦學格律,雖有寫詩,但問世不過片刻,就被李瑄毀掉。

因為自己寫的詩和他的抄襲的精品無法比較。

現在寫出的《星宿河源歌》李瑄覺得是精品,所以大膽問世。

經曆兩世,又看民間疾苦,從軍數年,身經百戰。

雖不一定像一流詩人一樣。

但一生之中,總要留下幾首篇章。

詩歌是盛唐氣象,在這飛揚的時代,連李林甫都能寫幾首詩,李瑄也早已融入大唐。

隨後,李瑄在黃河源頭附近,親自射殺十餘隻成年白唇鹿,與僚屬、將領們分享鮮嫩的鹿肉。

這些鹿肉肯定不夠柏海的所有士兵吃,李瑄將一部分鹿肉賞賜給斬敵五人以上的兵卒。

其他的士兵也隻能吃羊肉了。

士兵們因此更加用心用命,李帥親手射殺雄鹿,賞賜給勇士,這是何等的榮幸?

李瑄又在柏海慰問生病的士兵。

這些士兵不適合顛簸,就在柏海養病。

等適應這裡的環境,就會好許多。

李瑄命令巴顏喀拉山口的荔非守瑜,香日德河的哥舒翰,柏海的辛雲京暫時鎮守駐地。

荔非元禮帶著一千健兒未捉到尺帶珠丹,最終與李瑄在柏海彙合。李瑄沒讓他回去,令他暫時駐紮在星宿川,看好那些吐蕃牧民,牲畜也要給他養好了。

李瑄還指望這些牲畜能繁衍更多,星宿川,約古宗列曲、柏海周邊都可以建立牧場,又不缺乏淡水。除了海拔高,天寒一點,沒有其他毛病。

不論什麼時候再進攻吐蕃,柏海一定是最前線,李瑄要經略好。

他已經想好,以巴顏喀拉山口為分界線,包括約古宗列曲、柏海、星宿川設立柏海郡。

至多瑪,和多瑪東西的數百裡地域,設蘇毗國,歸蘇毗王管轄。

這樣蘇毗國就會被大唐夾擊,他們想反唐都難。

其實在巴顏喀拉山口以南還有蘇毗人。但那些蘇毗人高度與吐蕃人融合。

比如蘇毗蔡邦家族,為吐蕃四大尚族之一,實際上以吐蕃人自居。

那些李瑄暫時管不到。

二月初,李瑄帶著親衛和赤水跳蕩,押送著吐蕃讚普和諸部王大臣,來到巴顏喀拉山口,順著大非川古道北上,到達多瑪。

在李瑄前往柏海的時候,唐軍騎、步攻破沒廬讚的部落,由沒陵讚出麵,收服蘇毗人。

又依靠投降的青海吐穀渾,輕而易舉地收服遷徙在伏羅川一帶的吐穀渾部。

剿滅其貴族,沒收貴族的財富、牛羊。

特彆是吐穀渾王室,讓唐軍收獲不少金銀財寶。

李瑄準備將吐穀渾部遷回青海,那裡有現成的耕地牧場。

黨項、通頰等部的將領主動投降。

投降的將領,沒有懲罰,金銀照樣歸他們,隻是責令他們不要剝削百姓,否則嚴懲。

以後他們依然是將領,隻不過是大唐麾下某郡兵將領。性質與慕容曦皓麾下的吐穀渾兵一樣。

李瑄知道,對於主動投降的部落,一定不能行兔死狗烹之事,失去信譽,下次彆的部落將不敢投降,隻會死拚到底。

而其他的王室、貴族,和吐穀渾王室一個結局。

這些王室和貴族,還有一定影響力,將這些王室貴族囚於一處,單獨服役。

隻要沒有王室、貴族,這些胡部的百姓,更容易教化。

至於吐蕃部落,依然按照對星宿川千戶所的方法,駐軍看守,解其兵甲。

哪怕擁有寸鐵,也要向唐軍報備。

李瑄到達多瑪三天以後,柏海以北最後一個通頰部落投降。

通頰在大積石山(今阿尼瑪卿山)一帶,剿滅比較困難。

他們被吐蕃設立東岱,還有吐蕃官吏負隅頑抗。

而現在投降李瑄的通頰將領,畏懼李瑄的天威,徹底淪為李瑄的鷹犬,帶領唐軍誅殺吐蕃的官吏,和通頰貴族反抗者。

李瑄一到多瑪,就令劉單、顏真卿、高適、岑參、段秀實等聯合起來書寫戰報,需要更細節的戰報。

包括後麵降伏諸部落,以及即將統計好的戰利品,都要記錄。

現在吐蕃隻剩下一座孤城——石堡城!

孤零零的石堡城矗立在赤嶺上,一千多名吐蕃士兵,還不知戰況如何。

殊不知現距離他們最近的吐蕃士卒,也得一千多裡。

唐軍根本不需要去攻擊石堡城,或許不需要等待糧絕。

?Tтkan ?co

將尺帶珠丹往石堡城下一放,石堡城守軍就得乖乖投降。

三十三萬損失殆儘,吐蕃沒有絲毫支援的可能性。

十幾日後,高適、顏真卿等人將戰報基本整理完畢。

這時,李廣琛等僚屬將此次的收獲告訴李瑄。

此戰吐蕃出兵三十三萬,茶卡鹽湖三千士兵,伏俟城三千士兵。

俘虜、殺死的吐蕃後勤人員,並沒有被統計。

隻統計吐蕃武士、吐蕃隨軍奴隸;吐蕃附屬士兵、奴隸。

此統稱為吐蕃士兵!

其中,蘇毗王沒陵讚率領上萬蘇毗士兵棄暗投明。

此為戰場上,也屬於功績。

而通頰、黨項、吐穀渾屬於走投無路下投降,所以算是俘虜。

共斬殺吐蕃士兵十二萬七千六百餘人。

俘十九萬兩千餘人,其中吐蕃武士八萬五千餘人,吐蕃奴隸四萬八千餘人,其餘為吐蕃附屬。

俘虜的讚普、諸王、大臣,斬殺的吐蕃大相、元帥、大將,不必多說。

按照統計,有一部分吐蕃士兵逃跑,至今未找到。

他們要麼凍死在某個山嶺中,要麼已經逃走。

在僚屬和將領的建議下,李瑄將那些失蹤的吐蕃士兵,也算在俘虜中。

因為吐蕃確實沒幾人逃過巴顏喀拉山口。

除了個人和小隊擒獲的俘虜,其他俘虜,都是算軍功平分的。

將那些失蹤,可能死在山上的俘虜算上,士兵就能領一些軍功。

哪怕平均每人多領十文錢,也能買一些米。

唐軍四鎮邊軍此次前後一共戰死、病死一萬三千七百餘人,傷九千三百餘人,病四千餘人。

河西胡部、吐穀渾部、白蘭羌部一共戰死、病死六千六百餘人,傷四千二百餘人,病一千五百餘人。

陣亡和斬俘三十三萬相比,高達十幾比一。

李瑄把病死也算陣亡,同樣得撫恤。

接下來僚屬彙報的是征服的人口數量,這些不算軍功,但也是一種功績,必然會有獎賞。

像安祿山一樣殺良冒功,會有更大的獎勵,但李瑄乾不出這種事情。

高適在幽州時已經寫詩噴過幽州的將士。

按照約定,蘇毗大唐不過問,黨項、青海吐穀渾、通頰諸部,共有七十五萬人被大唐征服,其中多是老弱婦孺。李瑄將投降的諸部胡人士兵放回去,充實男丁,使這些部落對李瑄產生感激。

特彆是青海吐穀渾,貴族被李瑄全部被攻下,士兵又是主動投降。

李瑄還決定將吐穀渾貴族的牛羊,以及在青海一帶種植小麥、青稞、豆子的耕地分配給他們。

以此得到青海吐穀渾部的效忠。

黨項、通頰的覺悟稍低,但李瑄不打算再置黨項國,準備將他們的地盤置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