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杜甫總是彈出與盛世不符合的音符,導致他的一些詩不敢示人。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儒術於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之類的詩還好,傳出去不一定會有事。
但《兵車行》《麗人行》等杜甫自創的體裁,傳出去杜甫難以活命。
就比如曆史上天寶十二載所作《麗人行》的“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用北魏馮太後的典故,直接諷刺楊國忠與虢國夫人亂倫。
這要被小肚雞腸的楊國忠知道,杜甫最少丟掉半條命。
安史之亂沒開始,杜甫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撕下盛世的偽裝。
李瑄一直認為,杜甫是有政治眼光的,甚至軍事眼光,從後世存在的小部分杜詩,就能看出杜甫的才華。
當然,杜甫的弱點非常明顯,就是太剛正,不委曲求全,俗稱“低情商”。
如果沒人給杜甫撐腰,他在朝堂上很難生存下去。
會玩弄權術的人,又往往沒有杜甫這類人的清廉正直。
王維見李瑄會屈尊見一個名氣不大的詩人,心中很驚訝。
誰也無法料到命運讓杜甫產生改變,李瑄認為許多詩人能寫出《關雎》,隻有杜甫能寫出《鴻雁》。
《三吏三彆》在藝術上很偉大,但如果可以,李瑄不願意杜甫在這一世寫出《三吏三彆》。
李瑄來到杜甫所在的文人士子區域,驚動滿堂。
就仿佛聖人到來一樣。
宴會之上,不需拜禮,文人士子們圍攏在李瑄身旁,想請教李瑄的新詞《水調歌頭》。
李瑄隻是搪塞幾句,問道:“杜子美可在?”
“杜子美,杜二?”
立刻有人想起一個頗為輕狂的男子。
杜甫的詩確實有兩把刷子,但讓天水王這個大詩人親自尋找,使士人們震驚不已。
杜甫看到李瑄的時候,本來想湊上前,奈何擠不上去。
但又聽到許多人叫他的名字,不禁納悶。
“杜二,天水王叫你呢!”
杜甫還沒反應過來,士人們讓開一條道路,將杜甫推到李瑄和王維麵前。
“京兆杜氏杜甫,生居洛陽,見過天水王。”
杜甫微微向李瑄一禮,他以為是王維向李瑄介紹他的。
還是文壇領袖厚道!
杜甫是洛陽人,自稱“京兆杜氏”是向李瑄闡述他的家世。
哪怕好幾代之前,就已經搬離長安。
自古文人自我介紹,都會聲名自己的家族來曆,增加名望。
杜甫不稱李世民後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宗族禮法上,母族都偏遠。
若以後世的血緣論,杜甫就是李世民的直係血親。
“久仰大名!”
李瑄注視著杜甫,緩緩說道。
和李瑄想象中的杜甫不一樣,主要是某張圖像在李瑄腦海中很深刻,現實中的杜甫根本不長那樣。
和他的名字一樣,杜甫相貌堂堂,雖身材適中,但眉宇之中有一股自命不凡的氣質。
在參加這次科舉之前的杜甫,詩風符合這個時代的萬千氣象。
之後就詩風大變,獨自走向一條成聖之路。
但李瑄不打算製止杜甫參加此次製科,因為他希望杜甫遇到挫折。
他們這個民族,需要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使以後人們在苦難的時候,能在杜甫的詩中找到共鳴。
今年科舉如果“曆史重演”,李瑄就能得到“科舉糊名”的機會。
“天水王說笑了,杜甫無功名利祿在身,隻能仰望你的大名!”
杜甫認為李瑄客套話。
“高達夫向我提到過杜子美。那‘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壯麗,我一直記得,現終於在長安見到你了。”
李瑄笑著向杜甫回答道。
他確實與高適聊過杜甫,也從高適口中得知《望嶽》,這種簡勁又抱負不凡的詩句,不論何時,都是令人稱頌的。
“詩篇能流傳到天水王耳中,杜甫三生有幸。”
杜甫見李瑄早就知道他,心中有一種被認可的感覺。
他一直崇敬李瑄的行為和詩歌,夢寐以求與李瑄會麵。
現李瑄的突然出現,就如在杜甫夢中一般,差點讓他跳起來。
杜甫與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時候,李白沒少提起李瑄。
在李白眼中,李瑄雖是權貴,卻又是鶴立雞群的權貴。
從言行上,照應一個人的內在。
杜甫立刻邀請李瑄在一個座位上坐下,王維也坐在一旁。
文人士子都感歎杜甫此次製科有望了。
今夜與李瑄相坐而談的消息傳出,杜甫會在長安有一些名氣。
這對初來長安的杜甫很重要。
“子美入長安,可是參加科舉啊!”
李瑄坐下後,向杜甫問道。
“不才報名製科。”
杜甫向李瑄回答道。
製科雖然是皇帝下詔,但天生就比進士科矮了一頭。
製科對精通聲律的杜甫來說,又是最容易的考試。
杜甫已經結婚,他父親留下的家資已經用得七七八八,為了不讓愛妻受苦,他選擇最容易的考試。
先獲得一個官職,養家糊口。
“製科挺好,以子美的才華,挑選詩文,拿下輕而易舉。”
李瑄對杜甫勉勵道。
此次製科為“通一藝者”可參加,除了白身報名以外,還有一批小官為在李隆基麵前露臉,也報名參加製科。
這是進士科的不同之處。
通一藝者,就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可以選擇詩、賦、算數、策略、經文、統籌、法典等等,甚至字寫的好,也是一技之長。
杜甫選擇考詩文,幾乎手拿把攥。能成為詩人,除了後天的努力外,天資必然是萬中無一,否則也不能和天才李白齊名。
李瑄乍一看,根本想不出杜甫落第的可行性。
“待我及第,也想如達夫那樣,為天水王獻策。”
杜甫趁機向李瑄表達心跡。
杜甫和李瑄沒有利益衝突,而且杜甫一直為國家百姓考慮。
他認為李瑄改革男女婚期,有理有據。
即便有許多文人士子覺得不合理,但杜甫是李瑄堅定的支持者。
“製科不足兩個月就會開始,我等待子美的好消息。”
李瑄同意杜甫的請求。
哪怕杜甫不及第,李瑄也會納其為屬吏。
因為這幾年,杜甫跟著他不會有好果子吃。
“謝天水王。”
杜甫很開心,心想著他和高適一樣,遇到了伯樂,還是同一人。
今後一定輔佐李瑄,完成革新,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
杜甫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奉儒守官,但他有自己的蒼生理念。他絕望的時候,把聖人孔子和賊寇盜蹠混為一談。
說明他能突破自己!
“我相信子美,能謹記忠恕之道,完成大道為公。”
李瑄向杜甫說道。
自古聖人以忠恕一以貫之,忠乃儘忠待人,恕乃推己及人。
身懷這種品質的人,十分少見。
“不瞞天水王,這也是我的心願!”
杜甫真誠地說道。
大道為公和再使風俗淳的理念,是十分接近的。
“那我們就是像是俞伯牙與鐘子期一樣相遇,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李瑄握住杜甫的手,拋去其他因素,僅談理想主義,他和杜甫卻是很近。
杜甫更加感動,沒想到天水王是平易近人的人。
握手的那一刻,他感覺到李瑄手掌粗糙,想起李瑄是古今都名列前茅的猛將、名將。
杜甫肅然起敬,一股想要報效國家的心思油然而生。
李瑄取來酒杯,與杜甫、王維同飲一杯後,告彆此區域。
宴會雖還有歌舞,此時已為深夜。
當李瑄去拜見李隆基的時候,看李隆基也有些困倦。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宴會結束,早些回去休息。
李隆基同意結束宴會。
眾人拜李隆基、楊玉環,開始陸陸續續地退出興慶宮。
有的人早已忍不住。
“七郎,你以河東采訪使的職位,巡視河東,整肅官場、豪強,是你拜相的圓滿。速去速回,相印會為伱準備好的!”
李瑄拜彆李隆基的時候,這一次李隆基把話挑明。
基本已經確認,他回來後就立刻拜相。
“臣遵旨!”
李瑄拱手。
醉醺醺的李隆基,在楊玉環的攙扶下離開。
她回眸再看一眼的時候,李瑄已經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