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笠正和趙孟娘吃晚飯,因為天氣寒冷,所以弄起“火鍋”,備好食材,一邊吃,一邊聊天。
這年頭飲食實行分餐製,所以後世那種幾個人圍著一桌菜吃飯、喝酒的情景,基本上看不到。
不過在自家關起門來吃飯,李笠不需要那麼講究,再說,‘吃火鍋’這種用餐方式,確實很愜意,也很新穎。
所用火鍋,為‘傳統樣式’的銅火鍋,燒的是炭,考慮到趙孟娘行動不方便,李笠又不想讓人在一旁伺候,所以自己來加炭、煮食材。
受限於現實條件,備下的食材沒有那麼豐富,青菜很少,基本上都是肉食:魚肉丸,魚片等。
還有在鄱陽很少食用的麵食,譬如雲吞等。
林林總總,備了許多碟,反正天氣寒冷,肉食不容易壞,所以李笠今日要大快朵頤,而趙孟娘的‘戰鬥力’也很強。
她不是一人吃,所以胃口很大,吃火鍋能吃很多,而且她發現李笠吃火鍋時話特彆多,經常說起一些奇奇怪怪的話題。
譬如此刻作為主食的“通心麵”。
通心麵,為李笠琢磨出來的一種麵食,如同小竹管,直徑半寸,長約三寸,適當烹飪後,風味不錯,趙孟娘很喜歡吃。
既然是麵食,當然是用麵粉製成,不過靠手工可不好做,得用專門的機器。
把麵粉、水、雞蛋攪拌,加入適當的鹽,然後放入‘通心麵機’,擠出‘通心管’,然後切斷,變成一截截的‘短管’。
這些柔軟的‘通心管’經過烘乾(晾乾),就成型了,有許多種做法。
所以,外麵的人若沒見過通心麵的製作過程,很難大量製作出來。
“做麵管容易,做鐵管可就難很多了。”李笠說著說著,果然又‘偏題’了,趙孟娘認真聽著。
鐵管怎麼做?
不算複雜,先鍛打出長條狀的鐵片,然後以圓鐵棒(粗細如筷)為‘冷骨’,將鐵片“卷”起來,做出短鐵管,此為“卷製”。
然後將幾根短鐵管用熱鍛焊工藝焊接起來,就能製作出長鐵管。
這樣的長鐵管可以作為吹管,用於玻璃器的製作。
李家的玻璃窯經過多年發展,員工們已經掌握了許多玻璃器的製作技術,譬如,用鐵管蘸上一坨熔融的玻璃料,從另一頭不斷吹氣,就能吹出“玻璃泡”。
然後將其製作成大肚玻璃瓶等器具。
這就是鐵管(鐵吹管)的用途,卷製鐵管製作起來耗時耗力,成本高。
用銅來卷製銅管也行,但銅較貴,鐵比較便宜。
於是李笠想了彆的辦法,那就用水力鑽床驅動長鑽杆,把實心熟鐵棒“鑽透”,變成“通心管”。
這種鑽製鐵管,管壁勻稱,尺寸統一,堅固耐用。
隻是鑽杆的製作頗為不易,尤其鋼製鑽頭本身的製作就頗為麻煩,且因為磨損經常要更換,所以鑽管的成本還是偏高、鑽管過程頗為費時。
對於玻璃窯來說,因為鐵吹管的用量不大,所以成本問題不明顯,用卷製鐵管即可。
但作場裡,很多情況下,需要金屬管替代竹管,那該怎麼辦?
內徑較大的管材(排水管、通風管等),可以用陶罐(拚接)、鑄鐵管,但內徑不大不小的細管材,譬如熱水爐的出水管,竹管不耐用。
陶管容易斷,卷製金屬管製作麻煩,用鑽頭鑽管,需要大鑽頭,同樣很麻煩;鑄鐵管又太笨重、占位置。
所以,李笠根據日益成熟的輥軋工藝,使用了一種新工藝來製作金屬管,那就是“斜軋穿孔製管”。
用兩根斜置的鋼輥冷軋熟鐵棒,把熟鐵棒當做麵團揉搓、擠壓,經過擠壓的鐵棒其軸向對著一個長長的‘頂頭’,被其‘頂’出管腔。
這是在寒山水力作場新研製出的工藝,因為隻有巨大的水力才能把熟鐵棒當做麵團揉搓。
斜軋穿孔機的具體結構,趙孟娘看過,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這種工藝不是鑽孔,所以不存在鑽頭定期更換的問題,生產熟鐵管的成本較低。
前提是有類似寒山堰這樣的大壩蓄水,提供強勁的水力,然後還得用上鋼製軋輥等構件,機器本身的製作成本可不低。
“這機器製作起來可不便宜,主要是鋼製構件貴,畢竟製作這些構件的機器也便宜,且良品率太低了,唉...”
李笠感慨著,將燙好的魚丸放到趙孟娘碗裡:“慢慢吃,我再燙。”
趙孟娘趕緊把幾個魚丸夾到李笠碗裡:“三郎也吃呀,總是往這邊放。”
“不急,還有很多,慢慢來。”
李笠把燙好的食物都夾起來,再把新一撥食物放進去。
兩人吃了一會,趙孟娘問:“三郎,做這麼多鐵管,有何用途?”
“不一定是鐵管,也可以是銅管,簡而言之,就是金屬管材,用途很廣泛的。”
“譬如內徑不大不小的管材,可以用在一些機器上,或者當做熱水爐的熱水管,畢竟高溫條件下竹管不耐用,陶管容易碰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