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壓榨(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273 字 9個月前

臨近午時,院子裡,涼棚下,李笠正在給兒女們烙煎餅。

用具為經典的“鏊子”,此物為鑄鐵所製,平麵圓形,中心稍凸,有三個腳,底部生火以作加熱。

李笠先在鏊子上刷菜籽油,然後攤上麵糊,再用木製煎餅耙子將麵糊攤平,一番操作下來,很快便烙好一個煎餅。

他的動作很快,烙好的煎餅越來越多,等溫度降下來後,小家夥們開始用煎餅卷大蔥。

年長的李平安、李安寧率先做示範。

過程很簡單,煎餅一張,平攤,抹上醬料,放上大蔥一根,卷起,開吃。

煎餅卷大蔥,是經典的山東美食,但這個時代的“山東”,為一個廣泛的地理範圍名稱,指的是“太行山以東地區”。

這個地理範圍,囊括了河北地區,而後世的山東,為如今的青州地區(大概範圍)。

李笠見兒女們吃煎餅卷大蔥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卷了一個,吃起來。

旁邊,段玉英也吃著煎餅卷大蔥,吃得很香,卻又詫異:這種吃法,李笠是怎麼想出來的?

煎餅能卷的還有烤鴨(肉片),亦或是許多食物,反正把煎餅當做包裹之物,可以搭配出許多食物來。

她在鄴城吃過無數美食,但煎餅卷大蔥這種簡單又美味的食物,倒是沒見過。

按照李笠慣用的說法,是這種食物‘沒有普及’。

李笠見她若有所思,笑起來:“食物的普及,關鍵在成本,如果平民百姓可以獲取廉價的食用油,煎餅的花樣就能豐富起來。”

段玉英常聽李笠說廚藝,所以知道煎、炒、炸需要用油,尤其是油炸。

可是對於平民而言,油是稀罕物,使用成本高。

所以,炒、炸這種烹飪技術若要大範圍推廣,比較困難。

李笠指著鏊子說:“你方才也看到了,每烙一張煎餅,就得在上麵刷油,油,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使用成本不低。”

“所以平日的烹飪,要麼是蒸、煮,以麵食而言就是製作蒸餅、湯餅,或者是炙,也就是烤,這都不需要油,能省錢。”

“每天省一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省下不少錢的,這對於家境拮據的人家而言,關係到活不活得下去。”

段玉英出身富貴之家,自幼錦衣玉食,無法理解貧民的艱苦生活,但她知道李笠出身微寒,所以對如何縮衣節食很有心得。

李笠吃完一口煎餅,又說:“所以,要想推廣鐵鍋,推廣‘炒菜’,不僅要把鐵鍋的製作成本降下來,還得把食用油的製作成本降下來,把產量升上去。”

“食用油,分動物油、植物油,動物油是葷油,獲取成本高,植物油是素油,獲取成本也不低,你可知為何?”

段玉英好奇的問:“為何?”

“因為原料,如今的食用油,主要是胡麻油,也就是芝麻油,可最初,胡麻油是用來做燃料的,或者做燈油。”

段玉英想了想,說:“妾記得有芸薹,芸薹籽可以榨油的。”

旁邊,旁聽的李平安、李安寧拚命舉手,得阿耶同意後,李平安問:“阿耶!芸薹有兩種,一種用來吃,一種是把菜籽用來榨油!”

鄱陽有榨油產業,李家涉及其中,李平安聽娘說起過相關事宜也不足為奇,李笠點點頭:“對,安寧有什麼補充的?”

李安寧回答:“阿耶,菜籽榨油前,是要炒過的!”

“對,說得對。”李笠笑起來,給段玉英說徐州如今的一個產業:種植油菜,然後以水力榨油。

芸薹,是這個時代對油菜的稱呼,或者說,後世所稱油菜,是此時芸薹中的一種。

芸薹一開始,是作為食用植物種植的,後來人們漸漸發現,有某些種類的芸薹,其菜籽含油很高,可以榨油。

於是,人們開始有目的的種植兩類芸薹,一種用於食用,一種用於榨油,所得就是菜籽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