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十四日,上午,皇宮,一處殿內,建平王蕭大球正在給幼帝和太後講佛家故事,鄱陽王蕭範、綏建王蕭大摯列席。
皇帝年紀小,其實是聽不懂佛經的,但若是聽佛教故事,卻正合適:就當一般故事來聽。
太後也樂得有人講故事給兒子聽,解解悶。
而蕭大球、蕭大摯未滿二十歲,在幼帝看來兩位皇叔沒那麼“老”,所以心理上更親近一些。
至於蕭範,純屬來湊個人數,蕭大球所說故事,他早已爛熟於心。
因為收到了李笠的大禮,這幾日他晚上都沒睡好,如今倦意上湧,卻不敢打哈欠,坐姿端正,以免君前失儀,被人說成對幼帝無禮。
蕭大球說著說著,說到了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諸菩薩之一,漢譯佛典裡,最早提到地藏菩薩的是《羅摩伽經》,《羅摩伽經》大概是曹魏時譯成。
蕭大球先解釋“地藏”一詞,說其含義有三:其一指地中所藏寶藏;其二指佛性。
其三,特指地藏菩薩。
《羅摩伽經》中,提到地藏菩薩的地方有兩處,其一,與佛同在舍衛國衹樹園給獨孤園的菩薩中,有持地藏菩薩之名。
其二,比丘尼為諸菩薩說普依止清淨地藏法門。
蕭大球引經據典,小皇帝哪裡聽得懂,所以他隻是提了一下,讓侄兒明白這地藏菩薩譯名,在幾百年前就有了。
最近才開始為人所知的《大方廣十輪經》,宣揚地藏菩薩信仰,蕭大球仔細研究後,對於地藏菩薩有所了解。
如今,地藏菩薩信仰並不普遍,在許多信徒看來,地藏菩薩不過是眾多菩薩中的一個而已,對其事跡不是很清楚。
但是,地藏菩薩涉及的一些故事,蕭大球覺得可以講給侄兒聽。
他把自己從各種佛經裡彙總的地藏菩薩事跡,整理成幾個小故事,當然,這些佛經提及的地藏菩薩事跡,真偽待辨,但作為故事素材是沒問題的。
因為這些故事中,有的強調“孝”。
故事之一,有一世,地藏菩薩為一富家女,其母修習邪道,死後墮入地獄受苦。
此女賣掉家宅財產,廣求香華,於佛塔寺大興供養。
以至誠恭敬,摒息雜念,一心稱念佛號。
其母承女孝順,為作功德,離獄生天。
故事之二,曾有一世,地藏菩薩是名孝女,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下極大的殺生罪。
孝女知母死後必墮惡道,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果然發現母親在地獄中受受儘苦難、折磨。
孝女一心念佛,恭敬供養,以誠孝感動佛祖,救母親脫離地獄之苦。
這兩個故事,說的是地藏菩薩有“大孝”。
曆代君王,都要講一個“孝”字,蕭大球給侄兒講這兩個故事,當然很合適,不過在蕭範聽來,故事就太簡單了。
考慮到皇帝年幼,也隻能聽這種簡單的故事,說複雜了,反倒聽不懂。
太後覺得這故事不錯,十分信佛的皇叔勸侄兒孝順母親,對得不能再對。
故事之三,又有一世,地藏菩薩曾是一名小國王子。
當時有佛到訪,王子見佛相莊嚴,心生恭敬,便請問佛是作了怎樣的行願,而得這樣的莊嚴相。
佛回答說,要得如此莊嚴相,應當濟度一切苦惱眾生。
於是王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到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脫離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故事之四,再有一世,幾個相鄰國家的國王,相約行善,饒益眾生。
其中一位國王發願: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成了“一切智成就如來”。
又有一位國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惱,令其實樂,得至菩提,自己絕不成佛。
這位國王,就是地藏菩薩。
蕭大球說後麵這兩個故事,是要告訴侄兒,地藏菩薩是個什麼樣的菩薩,和其他菩薩有何不同。
也就是說,地藏菩薩之所以未成佛,不是因為修行不夠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願力度化眾生。
所以功德雖然與佛齊等,卻不現佛身,始終以菩薩身度脫罪苦眾生。
小皇帝半懂不懂,若有所思,而旁聽的蕭大摯卻有些走神,心中想起了彆的故事。
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有七子,長子劉義符被輔政大臣廢殺,次子劉義真被廢為庶人後殺害。
第三子、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