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多雲間晴,在皇宮宿衛的李笠,帶著隨從巡視各處門禁,他看著眼前此起彼伏的宮殿,隻覺心曠神怡。
這個時代的宮殿建築風格,和明清的宮殿建築風格有所不同,他去過故宮,現在看南朝皇宮,隻覺南朝皇宮建築氣勢恢宏磅礴。
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大氣”。
相比之下,故宮建築雖然也很漂亮,相比之下,就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覺。
李笠仔細研究過這個時代的建築技術,覺得大概是建築技術不同帶來的區彆:這個時代的建築,還是以夯土建築為主。
要想建大殿,承重牆和隔牆就得厚,牆一厚,宮殿尺寸以及台基就得跟著擴大。
這個時代的宮殿建築都十分宏偉,就是因為夯土建築為了達到設計的結構強度,尺寸必須夠大。
李笠這幾日在宮裡到處轉悠,琢磨著若是以磚石建築來頂替夯土建築,皇宮的宮殿群必然會變得小巧、精美。
這樣一來,還真是顯得小家子氣。
但是住起來,還是小巧精致的宮殿舒適。
李笠在宮裡湊合著過了幾夜,總覺得白天看上去高大威猛的宮殿群,到了晚上就是鬼片現場,到處陰森森的。
行走其間,夜風一起,總覺得陰風陣陣,亭台樓閣間,仿佛有什麼東西飄來飄去。
甚至有“嚶嚶嚶”的抽泣聲。
這不是幻聽,李笠昨晚夜巡時就真的撞見了,不過那是個被同伴欺負的宮女,淩晨被趕起來,到宿舍外打水、燒水。
四周漆黑一片,宮女心中害怕卻不敢不出來乾活,加上委屈,躲在角落偷偷哭。
東南風吹過,帶來些許聲音,李笠循聲望去,望向東南方向的太極殿。
今日,文武百官上朝,皇帝及太後臨朝,商議國家大事,並進行一係列人事任命。
三日前,出了大事,首先是尚書省出事:錄尚書事的尋陽王,在尚書省接受官員拜賀時,忽然有凶徒作亂。
包括幾位輔政大臣在內的許多官員,死於非命。
聞訊趕來的禁軍將領侯安都等人,遇見逃出來的尋陽王、宜都王,得知有逆賊在宮中作亂,而二王得了太後旨意,要帶人平亂、護駕,便隨二王衝向皇宮。
結果一番廝殺之後,驚覺尋陽王、宜都王才是逆賊。
二王隨後死於亂軍之中,皇帝和太後有驚無險。
而奉命進宮穩定局麵的湘東王,因為本就身患重病,入宮後不久便病發暈厥。
次日淩晨不幸去世。
這就是整件事的公開說法,李笠不知道彆人信不信,反正他是裝作信了。
尋陽王、宜都王作亂,死於亂軍之中,而入宮護駕的湘東王,勞累過度也死了。
幾位輔政大臣及一些官員遇害,皇宮禁軍將士多有傷亡,那些奮力保衛皇帝和太後而戰死的人當中,又有不少東宮故人。
這件事影響很大,直接改變了政局,並使得政局未來走向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中樞輔政班底全部完蛋,其中還包括最有威望的宗王,而皇帝兩個親叔叔造反失敗,為此喪生的官員、將領、兵卒有很多。
接下來,皇帝(太後)該怎麼辦?
朝廷該怎麼辦?
誰來填補輔政大臣的空缺?宗室之中,誰來做輔政藩王?
另一位皇叔麼?
尋陽王、宜都王剛回京,就鬨出大事,再讓一位皇叔回來輔政,皇帝和太後能放心麼?
然而,不選皇叔輔政,選哪個宗室?
輩分大的宗室不是沒有,但要輔政的話,資曆和威望差太遠,難以服眾。
皇帝叔叔一輩的宗室,人也很多,但同樣沒幾個資曆和威望過硬。
鄱陽王蕭嗣,資曆和威望倒是可以,本人就在京城,並在事變當日入宮護駕,立下功勞。
然而讓鄱陽王來輔政,皇叔們服氣麼?
鄱陽王的叔叔、弟弟眾多,是旁支宗室中,最為枝繁葉茂的一支,故鄱陽王曾輔政,就有皇叔不服。
衝突之後,兩敗俱傷,前後死了三位皇叔,而故鄱陽王也遇害。
現在若讓鄱陽王蕭嗣輔政,也不知哪天又出什麼大事。
與此同時,其他輔政大臣人選也是個問題。
先帝心腹,以及太後能用的東宮故人,此次事變傷亡慘重,其他故人不是沒有,但難堪大任,也無法服眾。
甚至連執掌宮禁後能讓太後放心的人都很少。
除此之外,又有一件事,讓太後頭疼不已:湘東王去世,湘東王妃請求太後做主,讓湘東王嫡孫蕭莊以世孫的身份繼承王位,而不是讓世子蕭方諸“兄終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