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著大將軍的介紹,接下來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糧食、兵員不足的問題。
那麼,隻要,隻要...
“大將軍,朕、朕...”蕭詢說著說著,支支吾吾,李笠微微一笑:“陛下請明示。”
蕭詢瞥了一眼太後,低下頭,糾結片刻,抬起頭對李笠說:“朕、朕不想回建康,想駐蹕寒山,為、為、為下一次北伐做準備...”
此言一出,太後眼睛瞪大,周圍官員則是一臉震驚:駐蹕寒山?這要出大事了!!
另一邊,有幸伴駕的兩淮官員及賢達人士,聽得皇帝親口說出的話,心中狂喜。
阿彌陀佛,佛祖保佑啊!
我們出人出力出錢糧,資助官軍北伐,跟著皇帝禦駕親征,小心伺候,總算是哄得皇帝興致勃勃,不想回建康了!
他們的目光隨後聚集在李笠身上,兩眼滿是期盼。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大將軍!
此前,按大將軍身邊人傳遞的消息,此次禦駕親征,沒那麼簡單,大夥一定要儘力表現,以便大將軍為兩淮爭取一個天大的好機會。
機會是什麼?沒有明說,但許多人都滿懷期待的等著。
現在,他們明白了這機會是什麼了!
“陛下想要駐蹕寒山,厲兵秣馬,為下一次北伐做準備?”
李笠問,蕭詢點點頭,他沒和母親說,沒經母親同意,就直接把心中所想說出來,心中惴惴,但卻又充滿期盼。
期盼李笠的讚同,並為他實現這一設想。
“陛下,此事乾係重大,可得回建康,先到太廟,將北伐大捷的消息,告慰列祖列宗,讓先帝們,為陛下的戰績感到驕傲。”
李笠緩緩說著,仿佛在遛一條上鉤的大魚,雖然很想將其釣上來,卻不急著提竿,而是在消耗對方的力氣。
等了半年,我等的就是這句話!
“之後,可召集宰輔議事,商議陛下駐蹕...兩淮以便籌備北伐一事。”
蕭詢聽了前麵一段,覺得大將軍說得對,他該回建康,到太廟將好消息告訴列祖列宗。
讓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為自己感到驕傲。
可一聽到後麵,便犯了難,脫口而出:“他們不會答應的,朕不回去,就在這裡,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
太後聽了兒子這孩子氣十足的話,驚得麵色一變:胡鬨!如此胡鬨,是要鬨出大事的啊!
陪伴左右的官員們,聽得皇帝如此說,已經嚇得麵色慘白:賭氣滯留寒山不回去,這也太兒戲了!
他們在現場,知道是皇帝耍小孩子脾氣,不想回建康,所以知道大將軍是無辜的。
可一旦皇帝真的滯留寒山不回去,建康的官員們,還有各地出鎮的藩王,以及牧守們,知道這個消息後,會怎麼想?
隻會認為是大將軍及徐州官員挾持皇帝和太後,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此一來,天下可就要大亂了!!
李笠趕在太後開口前,向皇帝表達意見:“陛下覺得,駐蹕寒山,是為了江山社稷?”
“嗯!”蕭詢用力點頭,他第一次自作主張,擺脫母親,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大將軍了。
“陛下既是光明磊落之心,須行光明磊落之事,何必授人以柄,反倒顯得心虛?”
蕭詢聽不懂,愣住了。
“陛下,兵法有雲,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陣),此治變者也,”
“陛下一心為國,行事正大光明,微臣不才,請為陛下馬前卒,豎正正之旗,列堂堂之陣,為陛下排除艱難險阻。”
“真的嗎!太好了!”蕭詢大喜,而太後和伴駕的京官們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回建康就好,到時候,自有人來勸。
如此大事,可不能兒戲。
“陛下放心,微臣...”李笠說著說著,看向一旁,看向那些伴駕的兩淮官員以及賢達人士。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家夥趕緊拔刀,跟我衝啊!
李笠繼續說:“微臣等,定會為陛下排憂解難!”
大將軍表態了,兩淮的官員及賢達們隻覺心跳加速,趕緊跟進:“陛下!微臣下官草民,願為陛下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