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泰安五銖(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725 字 9個月前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皇宮北,華林園重光殿,起部官員,借助建築模型,向皇帝、太後及諸位宰輔,講解淮陰行在的建設情況。

行在,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淮陰行在,在淮陰城外新建,因為實際上承擔彆都的職責,所以建造規模不小。

李笠也在場,畢竟他是行在城池的“設計”之一以及監工。

總體而言,淮陰行在為矩形,城內實行裡坊製。

城內按九宮格分為九個同等大小的矩形區域,最上(最北)的一行三“格”,中間那“格”為宮城區域,其中包括行宮和行在官署。

左右兩格,為官員、宗室以及各類貴人的住宅區。

除宮城之外,其他八個“大格”,其內都有九個坊,坊均有坊牆,開有四門(大坊)或二門(小坊)。

各坊之間有道路隔開,所以整體上看,行在就像是個棋盤。

李笠根據寒山二城的建設經驗,組織人員為行在設計了完善的排水(汙)管網。

這個排水(汙)管網,在建城的時候同步建設,確保大量人口入住行在後,各坊(而不是隻有貴人居住區)的日常生活汙水和排泄物能夠及時排出城外。

又不會因為雨季內澇導致雨水倒灌,使得城裡各坊乃至街道汙水橫流。

此外,李笠根據寒山城的“市政建設”經驗,讓行在城內街道路麵全部“硬化”,即大量鋪設青石路麵、水泥路麵。

因為有完善的排水管網,就能確保路麵不會有太多泥土、汙垢和積水。

所以,城中道路不會出現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地泥濘的情況。

對於出行有車代步的貴人而言,道路硬不硬化無所謂,可對於尋常百姓而小官吏來說,雨天出行不用走在汙水橫流、高低不平的泥濘街道上,這就是一種便利。

除此之外,城內建築的細節部分,譬如宮城的布局、各宮殿的樣式,李笠不是專業人士,就未參與。

皇帝蕭詢看著城池模型,頗為期待,期待建成之後,駐蹕淮陰的新生活。

但他畢竟年少,無論是閱曆還是見識,都不足以讓他問出多少有深度的問題,也不太理解各種工程術語,以及宮殿設計的精妙之處。

所以,起部官員的講解,其實是講給太後以及各位宰輔聽的。

太後見兒子聽著聽著有些走神,知道兒子精力不濟,便適時結束講解,隨後開始下一個“環節”。

新錢的發行。

今年是泰安元年,因為饒州樂安大銅礦的發現及開采,銅產量必然大增,所以朝廷決定鑄新式樣的銅幣,幣名“泰安五銖”。

有司呈上樣幣,供皇帝、太後及宰輔們查看。

泰安五銖,形製同尋常五銖錢,外圓內方,圓有外廓,方孔亦有內廓。

正麵是“泰安五銖”四個字,泰、安二字為上下結構,五、銖二字為左右排列。

反麵無字,而是兩道交叉的麥穗(陽文圖案),一左一右包夾著中心位置的方孔。

這兩道麥穗其實是一禾兩穗,即“嘉禾”,有天下太平的含義。

總體來說,泰安五銖依舊是正常的五銖錢形製,無有效的防偽措施,一旦發行,很快就會有人私鑄假幣,或者將大量好幣窖藏。

過得一段時間,市麵上流通的泰安五銖,要麼是粗製濫造的假幣,要麼是殘缺不全、被人剪邊、鑿孔的殘幣。

是這樣麼?

無所謂,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銖越多,朝廷就賺得越多,至於流通後的泰安五銖會變成什麼“狀態”,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為泰安五銖不是用錢範批量鑄造出來的,而是用機器批量製作出來的,為“機製幣”。

且不是全銅,而是適當加入鉛等金屬,所以,泰安五銖的製幣成本比其麵值低,做得越多,賺得越多。

製幣居然能賺錢(濫發大額錢幣例外),千百年來,這是頭一遭。

蕭詢不懂這意味著什麼,江夏王蕭大款便給侄兒做講解。

曆朝曆代,鑄幣的成本(整體成本,不單單是鑄造成本),肯定要高於所鑄錢幣的麵值。

譬如,官府要製作一千枚五銖錢(一千文),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鑄幣是一件虧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為民間需要錢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